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51622"
["articleid"]=>
string(7) "623194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560) ",开始持续不断地发出刺耳的铃声和短信提示音。
屏幕闪烁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号码。
他迟疑地接起一个。
“您好,是吕小军先生吗?
我们是‘梦想星舞台’节目组,诚挚邀请您……”“吕先生您好,我这边是‘传承匠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我们想代理您的所有作品……”“小吕啊,我是市残联的老张,听说你的手艺特别好,我们想请你来给孩子们上上课……”“吕先生,我们是‘快抖’直播平台的,想跟你签个独家合作,保底年薪百万……”各种各样的声音,带着不同的口吻和目的,从那个小小的听筒里涌出来,冲击着吕小军简单的认知。
他茫然地听着,那些“合作”、“开发”、“买断”、“年薪百万”之类的词汇,像天书一样在他脑海里盘旋,无法落地。
他只能一遍遍地重复:“我……我不懂这些。”
“谢谢,我再想想。”
然后仓促地挂断。
然而,电话刚挂断,铃声又立刻响起。
他感觉自己像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身不由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他索性关了手机,世界才仿佛清静了片刻。
但看着窗外依旧不肯散去、甚至越聚越多的人群和车辆(其中不乏一些挂着外地牌照的豪车),一种更深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他缩在棚屋的角落里,抱着膝盖,只觉得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比以往任何一次饥饿和寒冷都更让他感到疲惫和恐惧。
第七章:匠心与铜臭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媒体的围堵稍有松懈,但仍有几个记者在楼下蹲守。
一位气质清癯、穿着灰色中式盘扣上衣、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人,在一个年轻助手的陪同下,突破了这层薄弱的“封锁线”,轻轻敲响了吕小军的棚屋门。
老人自称姓周,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特聘专家,退休前是省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专攻传统编织技艺研究。
“吕小军先生,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周老先生的语气十分温和,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和客气,但眼神中却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
“我反复研究了几十遍那段救人的视频,也托人多方寻找,终于在旧货市场收购到了两件您早期的作品。”
他示意助手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轻便铝"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2176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