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39147" ["articleid"]=> string(7) "622933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366) "跟戴维吵一百次都管用。”

我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纸页上深浅不一的铅笔印记,突然看见页脚有行娟秀的小字:“科研不是孤勇,是守住真,再找对路。”

墨迹虽淡,却像一道光,照清了眼前迷雾重重的路。

“陈老说得对!”

小张蹲在操作台边,捡起地上一张皱巴巴的 ELM 测试记录,边角还留着咖啡渍的印记,上面用红笔圈着 “2.3kV” 的参数,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林哥,你还记得去年 12 月那次吗?

咱们为了测脉冲偏压的最佳值,连续熬了 48 小时。

小李盯着屏幕突然喊‘成了’,结果太激动打翻了咖啡,把记录纸都泡了,咱们仨蹲在地上,用吹风机吹了半小时,边吹边笑 —— 那时候咱们说,一定要让中国的核聚变技术站在世界前面,这话现在还算数吧?”

小李眼圈一红,飞快点开电脑里的 “ELM 测试备份” 文件夹,几百个标着 “失败” 的视频文件排列得整整齐齐。

他双击第 127 个文件,屏幕上瞬间跳出剧烈波动的红色曲线:“我昨晚核对数据,翻到这次失败的录像 —— 当时脉冲偏压参数设成 2.1kV,ELM 没压住,能量损失率飙到 35%,老周说‘再试最后一次’,结果调到 2.3kV,曲线一下子稳了。

这些失败的记录,戴维那边根本没有,他抄的只是咱们成功的结果,却不知道咱们踩了多少坑。”

“何止是踩坑。”

苏晚把加密 U 盘插进主机,屏幕上弹出恢复的原始日志,一行高亮备注格外醒目:“2024.3.8,苏晚协助调试散热系统,建议将热管材质从铜换成铝 - 锌合金,降低低温下的热阻。”

她指着这行字,声音软下来:“你还记得那天吗?

我盯着反应堆的散热装置说‘现有的太笨重,以后要装到航天器上,得轻一点’,你说‘不仅要轻,还得稳,不能让航天员担心能源出问题’。

后来我设计脉冲管制冷系统,每次调整参数,都想着你这话 —— 现在日志里还存着咱们当时的讨论录音,你听。”

音频播放器里传出电流的轻微杂音,随即响起我略显沙哑的声音:“散热"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2138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