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39135" ["articleid"]=> string(7) "622933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448) "会在0.03秒内输出反向电压,把能量‘压’回去,这就跟咱们之前说的‘给锅盖加弹性垫’一个道理,既不让能量溅出来,又不会压坏等离子体的稳定形态。”

我顿了顿,调出我们实验日志里的ELM爆发记录,屏幕上跳出一条尖锐的能量波动曲线:“你们看这条曲线,上次咱们故意关闭脉冲偏压模块做测试,ELM爆发时,能量损失率瞬间从5%飙到38%,装置内壁的测温传感器直接报警——戴维删了这个模块,却把‘ELM抑制成功率’标成100%,这不是骗人,是拿实验安全赌命。

而且他把磁场调节系数从0.72改成0.89,相当于把‘锅盖’的重量加了一倍,不仅会把等离子体压变形,还会让线圈持续处于高负荷状态,用不了多久就会烧蚀。”

小李突然拍了下桌子,调出一份国外实验室的事故报告:“对了!

我昨天看到A国一家实验室的匿名分享,说他们照着戴维之前公布的参数做ELM抑制实验,结果装置运行到210秒时,线圈突然短路,内壁被高温等离子体烧出个洞——当时还没人知道是参数问题,现在看来,就是因为他没搞懂咱们ELM处理的核心逻辑,瞎改参数导致的!”

我没说话,点开会议的留言区。

红色的弹幕像潮水一样涌来,密密麻麻压满屏幕:“之前还吹星核计划多厉害,原来都是半成品?”

“对比戴维团队的完美数据,林砚那边怕不是掺水了吧?”

“我记得去年星核计划还出过实验事故,当时说是设备问题,现在看说不定是技术本身就有漏洞”——这些话像细针,扎得眼睛生疼,连呼吸都带着涩味。

我拿出手机,拨通戴维的电话。

忙音响了三声,突然被挂断;再打,直接提示“正在通话中”——很明显,他早有准备,就是要让我们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林哥,现在怎么办?”

小张急得直跺脚,手在桌子上乱抓,“咱们还没正式发表论文,他这一搞,咱们倒成抄他的了!

以后谁还信咱们的研究?”

“先联系会议主办方,说明情况,把原始数据和实验录像发过去。”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慌越容易出错,现在必须稳住。

可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2138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