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39134" ["articleid"]=> string(7) "622933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432) "电脑上,戴维的脸占满整个屏幕,我手指把鼠标攥得咯吱响,指节泛白到几乎透明。

他正举着激光笔,在PPT上划出一道刺眼的红线,而那页PPT的核心算法片段,赫然是我上周才在内部会议上汇报的内容——连公式里的变量符号都没改,只是把原本的蓝色字体换成了醒目的红色,像在炫耀一场精心策划的偷窃。

“各位请看,这是我们团队最新优化的约束模型。”

戴维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来,带着刻意营造的热情,每个字都像砂纸在磨耳朵,“经过三次验证实验,核心参数调整后,稳定性提升30%,后续可直接对接商业化应用。”

他顿了顿,特意朝镜头凑近,蓝眼睛里满是挑衅,“相比某些团队‘未经验证’的三百秒数据,我们的成果显然更具说服力。”

我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惊得旁边整理数据的小张手一抖,U盘“啪嗒”掉在地上。

他慌忙捡起来,凑过来看清PPT上的参数,脸瞬间白得像纸:“林哥,这……这不对啊!

咱们原始参数明明是0.72,他改成0.89了!

这数值根本不符合等离子体的约束阈值,要是有实验室照着做,设备绝对会过载炸机!”

小李也挤过来看,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滑动,调出我们的实验日志,屏幕光映得他眼底满是焦虑:“而且他说的‘三次验证’,时间全对不上!

咱们上周三才完成最后一次调试,他怎么可能提前半个月验证?

这就是偷了咱们的框架,瞎改数据骗人!”

小张盯着PPT里“边缘局域模抑制优化”的标题,突然皱起眉:“他连ELM的处理逻辑都抄了一半,却删了关键的‘脉冲偏压反馈模块’,这要是真用在实验里,ELM爆发时根本没法及时抑制吧?

林哥,你之前跟我们说过ELM的危害,能不能再讲讲,他这么改为啥会出问题?”

我指着屏幕上被篡改的算法片段,指尖在“磁场调节系数”那行公式上停住:“咱们之前攻克ELM,核心是靠‘实时监测+动态反馈’——就像给反应堆装了‘智能安全阀’,探测器一旦捕捉到等离子体边缘能量异常波动(也就是ELM要爆发的信号),‘脉冲偏压模块’"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2138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