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21257" ["articleid"]=> string(7) "622581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887) "

次日黎明,北岸的佯攻率先打响。副将率领的步兵用攻城弩向山地中的阿萨姆邦部族射箭,同时挥舞旗帜,制造主力进攻的假象。阿萨姆邦首领果然中计,亲率两万部族兵倾巢而出,与曹魏步兵在山地展开激战。曼德勒城中的雍由调见西侧战事吃紧,慌忙抽调五千掸国兵前去支援,导致城中守军兵力骤减。

“就是现在!火器营齐射,目标江面铁链!”吕蒙抓住时机,下令两百支突火枪同时对准江链。铅弹密集地射向铁链连接处,虽未能直接击断,却也让铁链松动变形;随后,十艘满载炸药包的小船快速驶向江面,敢死队员冒着城头的箭雨,将炸药包绑在铁链上,点燃引线后迅速撤离。

“轰!轰!轰!”三声巨响过后,江面铁链应声断裂,溅起数丈高的水花。掸国守军见状大惊,士气瞬间崩溃。吕蒙立即下令:“步兵乘登陆艇冲锋,拿下曼德勒城!”曹魏士兵踩着浅滩上岸,架起云梯攻城,火器营则继续轰击城头,掩护步兵推进。雍由调试图组织抵抗,却发现各部族兵早已四散逃窜,只得带着亲信从南门突围,最终被曹魏骑兵追上擒获。

此战,曹魏军仅伤亡四千余人,却斩杀掸国与阿萨姆邦部族兵一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彻底平定缅北叛乱。吕蒙按曹昂之意,在曼德勒城设立“缅北都护府”,派驻官员与士兵镇守;同时释放被俘的部族兵,承诺“凡归附大魏者,免三年贡赋,可自由参与滇缅印商道贸易”。阿萨姆邦部族首领见掸国已败,连忙派人前来求和,愿每年向大魏进贡象牙、宝石,开放部族领地供商队通行。

滇缅商道重新开通的消息传回洛阳时,曹昂正关注着东海琉求(今中国台湾)的治理情况。此前周泰收服琉求后,虽设立了夷洲郡,但南部土著部落与北部中原屯垦区仍存在隔阂,偶有冲突发生。曹昂当即命周泰从水师抽调两千士兵,前往琉求协助治理,同时派遣百名农匠与文吏,推动“琉求融合计划”。

周泰抵达琉求后,首先在南北两地之间修建驿道,方便人员往来;农匠们则在南部部落推广中原的水稻种植技术,手把手教土著百姓使用曲辕犁与龙骨水车,还带来了新的稻种,让南部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文吏们则在各地设立“双语学堂”,教授中原文字与琉求土著语言,同时传播中原的礼仪文化,鼓励中原百姓与土著通婚——通婚家庭可获得朝廷赏赐的土地与农具,很快便有数百对男女结为夫妻,成为两地融合的纽带。

数月后,琉求传来喜讯:南部土著部落主动将土地户籍交由夷洲郡管理,还选派子弟前往洛阳太学求学;北部屯垦区的中原百姓则与土著部落共同开垦荒地,成立了数十个“融合村落”,农忙时一起耕作,农闲时一起举办节庆活动,隔阂逐渐消除。曹昂接到奏报后,下令将琉求纳入“全国民生统筹”范围,减免当地赋税一年,同时从中原调拨更多农具与种子,支持琉求的农业发展。

这日,曹昂在御书房查看缅北与琉求的奏报,吕蒙从缅北传回的文书中提到:滇缅印商道已恢复畅通,首批满载丝绸、铁器的曹魏商队已抵达印度东北部的华氏城,换回大量香料、宝石与象牙;周泰则在琉求建立了“东海渔港”,渔民们可通过渔港将海产品运往中原,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三成。曹昂笑着对身旁的陈群道:“南平缅北,打通了与南亚的商路;东抚琉求,稳固了东海的海疆——这一南一东,既是疆域的延伸,更是民生的拓展啊。”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2043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