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21171" ["articleid"]=> string(7) "62258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6章" ["content"]=> string(3765) "
而是要日理十万机、百万机啊!
赢非想到未来可能面对的忙碌人生,不禁打了个寒颤。
实在太可怕了,不是吗!
如何推动领地经济发展?
怎样才能吸引大秦商人不畏艰险远道而来?
最关键的是......这些商人到来后能给领地发展带来哪些实际效益?
这三个问题。
在赢非脑海中萦绕不去,令他陷入深思。
"首要问题是如何促进领地经济,实现全面繁荣?"
赢非轻语着展开崭新绢帛,挥毫写下两个大字:"内,外!"
"内"的含义不言自明,指的是领地内部的经济循环。
这在他前世经济学中被称为内需。
但单靠内需显然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
因此还需要"外"的补充。
这个"外"字代表领地与外部势力的商贸往来。
通俗来说就是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
唯有内外需求相互配合,才能快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领地初创阶段,自然要以满足内部需求为主,优先保障百姓日常生活。"
"但民生所需品类繁杂,珠江三角洲虽地域广阔,未必能完全自给自足,部分商品仍需外部供给。"
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酱醋,百姓制衣用的麻料,武者需要的中草药,领地建设所需的各类矿产,这些都依赖外部供给。
更何况,领地百姓多半来自北方,即便日后解决了人口问题,也免不了要与大秦商人往来贸易。
赢非随即摒弃了闭门造车的念头。毕竟领地发展不能光靠空想,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撑。
这些资源从何而来?总不可能凭空变出。至少赢非手头的系统资金远不足以兑换所需。人力物力终究要靠外部输入,通过贸易获取。
"可如何让大秦商贾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来珠江郡?"
"或者说,该用什么商品作交换,才能让商人甘愿冒险来此牟利?"
赢非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商人重利,若无厚利可图,绝不肯踏足珠江郡。越地艰险,道路难行,他比谁都清楚。正因如此,离开咸阳多时,他仍滞留焱县,迟迟未赴任珠江。
思及可用的筹码,赢非提笔在绢帛写下数项:铁器、精钢、纸张、水泥、肥皂、琉璃、**......
笔锋一顿,他果断划去最后两项。这等杀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示人,遑论交易。接着又将"铁器"与"精钢"两项抹去——短期内此物亦不可流通,否则难以向始皇帝交代。
赢非随手抹去了"水泥"二字,此物过于沉重且利润微薄。
若让商贾自珠江运往关中,怕是往返一趟便要倾尽家财。
"前人笔下的穿越轶事,倒也有可取之处。"
"若要迅速聚敛财富,纸张、琉璃、胰子这些精巧物件确是上选。"
"不过单凭这三样仍欠稳妥,或许还能......"
思绪及此,赢非提笔在素绢上挥就五个遒劲大字:
雪盐、霜糖、香药。
莫说是在大秦,即便后世历代王朝,这三物亦是价比千金。
赢非暗忖,纵使不用那些穿越者惯用的奇技淫巧,仅凭岭南这三样土产,也足以令天下商贾趋之若鹜。
雪盐可取自南海之水,以秘法滤净;霜糖则需广植柘蔗,经熬炼结晶而成。当世甜物多以蜂蜜为贵,纵是公子之尊亦难得常享。
若霜糖现世,商队定会不畏险阻蜂拥而至。
至于香药,赢非记得南越本就盛产茴香、橘皮。更有茗叶可采,这些在胡地俱是价比黄金的稀罕物,何愁商旅不来?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2042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