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13713"
["articleid"]=>
string(7) "622420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742) "样?
我这诗,有李白的风范吧?”
视频播放完毕,包厢里一片死寂。
几个年轻记者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何佳琪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她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顾美兰口中那充满“孤独感”和“哲学思辨”的灵感源泉,竟然是这么一首粗鄙不堪的打油诗。
这哪里是剽窃,这简直是碰瓷!
“林殊!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何佳琪恼羞成怒,拍案而起。
“意思很明显。”
我迎上她的目光,“这就是顾美兰女士口中,被我‘剽窃’并加工成三十万字小说的‘灵感’。
各位都是文化人,你们觉得,这几句话,能构成一部获得国际文学大奖作品的核心创意吗?”
记者们面面相觑,没人说话。
“这……这说明不了什么!”
何佳琪强行辩解,“也许这只是顾女士随口的玩笑,她真正的作品并没有展示出来!”
“哦?
是吗?”
我笑了笑,拿出了第二份证据。
那是一张打印出来的A4纸。
纸上,是另一首诗。
“我站在灯塔的中央,看海鸥亲吻着夕阳。
远方的船帆,载着迷惘,孤独是永恒的歌唱。”
这首诗,意境优美,带着淡淡的忧伤,与我的小说《囚鸟与海》的主题,确实有几分神似。
何佳琪看到这首诗,眼睛一亮,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这是……这就是顾女士真正的原作吧!
林殊,你敢说你的小说和这首诗没关系?”
“没错。”
我坦然承认,“我的小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
话音一落,满室哗然。
何佳琪激动得脸都红了:“你承认了!
你终于承认了!”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天报纸的头条:“铁证如山!
林殊当众承认剽窃!”
我看着她狂喜的样子,缓缓地问出了那个让她坠入深渊的问题。
“何记者,你这么激动,想必是认定这首诗,就是我姑妈顾美兰写的了?”
“当然!”
何佳琪不假思索地回答。
“很好。”
我点点头,将A4纸翻了过来。
在纸的背面,是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灯塔集》,作者:陈望。
出版时间:1992年。”
陈望。
我的导师,国内文学界的泰斗。
而这本《灯塔集》,是他年轻时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因为发行量稀少,早已绝版。
6整个包厢"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994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