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10898" ["articleid"]=> string(7) "622357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4068) "
臻姐?
堂堂国公府世子爷,称呼一个粗陋妇人为姐?
看裴世子那热情的态度,哪里像是结怨?
分明是交情匪浅。
江臻竟攀上了这位混世魔王!
他迅速下车,拱手道:“下官俞昭,见过裴世子,不知世子与内子竟是旧识,真是失敬,失敬。”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俞状元。”裴琰假笑,“国公府是粗人待的地方,我就不请你进去坐了,免得影响了俞大人的才思。”
他转过身,朝江臻做出一个恭敬的手势,“俞夫人,请。”
穿过重重亭台楼阁,最终来到一处清幽雅致的院落,正是国公府老夫人的住处。
“祖母!”裴琰大声喊道,“臻姐到了!”
一个嬷嬷笑着走来:“俞夫人,这边请,老夫人已在花厅备了好茶。”
江臻跟着进去,就见一个穿戴华贵的老夫人坐在榻上,一脸笑盈盈的朝她招手:“叫俞夫人未免太见外,我就喊你一声阿臻了,如何?”
江臻不卑不亢道:“名讳不过是个称呼,老夫人请随意。”
老夫人眼底闪过一丝欣赏,这女子举止从容,既不怯懦也不献媚,和她想象中的市井妇人大不一样。
“琰儿说,你曾遭受过匪患?”老夫人缓声道,“如今京畿之外常有匪患扰民,你认为如何才能治本?”
江臻放下茶盏,思索一二后才道:“匪患起,无非饥寒、赋役、吏治三端,饥寒生盗心,苛政猛于虎,吏治不清则法令不行,若不能轻徭薄赋,使民有余粮……即便派兵剿灭,不过如割韭,春风吹又生,治本之策,在于安民,民安则匪自消……”
老夫人满面惊愕。
她原以为江臻或许有些急智或偏才,没想到竟有如此见识。
裴琰见状,与有荣焉地开始吹捧:“祖母您看,我就说臻姐厉害吧,她懂的可多了,比那些死读书的强百倍,有她指点,我肯定能上进!”
茶香袅袅。
江臻在花厅坐了大半个时辰,与老夫人从喝茶聊到诗文,从市井生活,聊到人生百态。
老夫人年轻时只生了两个儿子,两儿子分别生了几个孙子,四处都是吵吵闹闹的男孩,老夫人天天心塞。
于是越看江臻越喜欢。
可是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却穿的这般素净,全身上下,竟只有一支银色珠花。
“我一见你便觉得投缘。”老夫人握住她的手,“正好琰儿唤你一声臻姐,你便认在我名下做孙女,如何?”
裴琰大喜:“祖母,到时候得办一场盛大的认亲宴才行,一定要给臻姐该有的排场……”
江臻站起身,诚恳道:“承蒙老夫人厚爱,江臻感激不尽,只是,请恕我不能立刻应承,得待俞家事了之后。”
老夫人愣住。
俞家事了?
何意?
难不成,她一介女子,竟存了离开俞家的心,是要和离么?
想想也是,那样一个抛弃糟糠之妻再娶的人,瞧着膈应。
不过,虽然大夏朝对女子不算苛刻,但和离,也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就像昌宁侯府庶女闹和离,闹来闹去,最后也只是拿到了休弃书。
更遑论江臻这等底层人?
老夫人拉住她的手:“若在那俞家有何难处,或需相助,尽管开口。”
江臻深深一福:“多谢老夫人。”
老夫人留了江臻用午膳。
用膳结束后,还安排马车,让裴琰亲自相送。
裴琰骑马跟在马车边:“臻姐,你准备什么时候和离,到时候我放个鞭炮庆祝一下。”
江臻:“不是和离,是休夫。”
裴琰:“……”
虽然他历史学的差,但也知道,在这封建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和离已是千难万难,需要女方家族极其强势或有充分理由,最重要的是,得男方点头。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986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