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06709" ["articleid"]=> string(7) "622300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616) "云衍缓缓勾唇,那一笑,宛如冰雪消融,春花绽放:“很好。

记住你今日的话。”

这时,下人通报,骠骑将军赵阔来访。

赵阔对苏晚这位“救命恩人”兼奇女子,明显存了几分欣赏和好感,言语间颇为热络。

云衍坐在一旁,虽依旧在煮茶,但周遭的气温似乎莫名降了几度。

苏晚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气氛,心中有些异样,却依旧从容地与赵阔交谈,讨论边境防务后续,展现出的见识令赵阔愈发钦佩。

经此一番,苏晚与云衍之间的关系似乎更进了一步,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默契。

她也明确了自己在情感上的立场——绝不依附,自主选择。

赵阔的频繁来访,以及苏晚与国师府的密切往来,自然也落入了某些人眼中。

太子李弘在府中听闻这些,摔碎了心爱的玉佩。

他终于开始意识到,那个曾经满心满眼都是他的苏晚,早已脱胎换骨,变成了他需要仰望甚至忌惮的存在。

一种名为“后悔”的情绪,悄然滋生。

景帝为选拔人才,特开恩科。

然而,在春闱即将放榜之际,京中突然流言四起,称此次科考存在大规模舞弊,主考官、礼部侍郎(太子太傅之一)涉嫌泄题。

此事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动摇国本。

景帝勃怒,下令严查。

太子一党紧张不已,因为这位礼部侍郎是他们阵营的重要人物。

云衍在推演中察觉此事背后牵连甚广,将是一个打击太子势力的绝佳机会。

他将线索交给了苏晚。

苏晚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将线索通过隐秘渠道,递到了与镇国公府交好、且素来刚直的都察院御史手中。

同时,她利用自己在上次边境危机中建立的民间声望和情报网,暗中引导舆论,将矛头直指科举不公,激发寒门学子的愤慨。

当御史在朝堂上发难时,证据确凿,舆论汹涌。

太子一党疲于应对。

关键时刻,苏晚提供了关键一击。

她让手下人找到了几个被排挤、未能上榜却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由云衍安排,让他们在某个公开场合“偶遇”微服私访的景帝。

士子们慷慨陈词,字字泣血,诉说着科举黑暗,家族希望破灭。

景帝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震怒到了极点。

礼部侍郎被罢官下狱,太子太傅被申饬,太子一党多名官"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978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