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05971" ["articleid"]=> string(7) "622291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28) "想要的尊重,不是靠下跪就能换来的;我追求的价值,也不是你能理解的。

陈默,你站起来吧,这样的你,只会让我觉得更可悲。”

说完,林微站起身,转身走进评审会会场,没有再看陈默一眼。

陈默跪在地上,手里的钻戒盒子掉在地上,钻戒滚了出来,在阳光下闪着光,却显得格外刺眼。

周围的议论声、拍照声,像无数根针一样扎在他身上,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追逐,不过是一场徒劳的笑话。

“城市文化中心” 项目的竞标,成了林微和陈默的正面交锋。

这是今年本市最大的建筑项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设计团队参与,林微代表 “筑境” 事务所,陈默则代表他所在的设计所 —— 这是他们所里最后的机会,如果再拿不到项目,就面临解散的风险。

竞标会上,陈默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再一味追求形式,而是在方案里加入了很多专业元素,PPT 也做得简洁明了。

他以为这样就能和林微抗衡,可当林微上台演讲时,他才知道,自己和她的差距,早已不是一星半点。

林微的方案,以 “文化共生” 为核心,不仅考虑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还融入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她用大数据分析了市民的文化需求,设计了灵活多变的活动空间;她考虑了建筑的节能环保,采用了最新的绿色建筑技术;她甚至还为残障人士设计了专属的无障碍通道和服务设施。

“建筑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应该和城市、和人、和文化融为一体。”

林微站在台上,自信从容,“‘城市文化中心’不应该只是一个漂亮的地标,更应该是市民的精神家园。

我的方案,每一个细节都基于实际需求,每一项技术都有科学依据,这是我的设计报告和成本核算,欢迎各位评审提问。”

评委们的提问很尖锐,涉及到技术、成本、施工周期等多个方面,林微都应对自如,她的回答专业、精准,甚至能准确报出每一项材料的参数和价格。

轮到陈默答辩时,评委们问他:“你的方案里提到要采用新型的钢结构,请问这种钢结构的抗震等级是多少?

成本比传统钢结构高多少?

施工周期需要延长多久?”

陈默瞬"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975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