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03697" ["articleid"]=> string(7) "622264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596) "我这儿忙,没空招待闲人。”

赵金花的笑容彻底僵在脸上,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周围几个知青和村民都偷偷笑着看她。

她大概从来没受过这种羞辱,尤其是来自她曾经瞧不上的“娇气包”的羞辱。

“苏晚晚!

你……你别给脸不要脸!”

她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我的鼻子。

我脸色一沉:“赵金花同志,请注意你的言辞!

这里是集体财产所在地,不是你撒泼的地方!

再闹,我就叫支书和民兵连长来了!”

赵金花被我的气势镇住,又看了看周围人鄙夷的目光,终究没敢再闹,抓起布包,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她狼狈的背影,我心里没有任何波澜。

这种趋炎附势的小人,根本不值得浪费情绪。

只是,经过赵金花这一闹,我和赵家退婚、以及我如今“今非昔比”的消息,恐怕传得更快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

我苏晚晚的路,靠自己走出来,才最踏实。

4 风波与扩张赵金花闹事的小插曲,像颗石子投入池塘,激起几圈涟漪后很快平息。

但关于我和奶茶铺的议论,却在更广的范围内发酵。

有人说我苏晚晚翅膀硬了,连供销社副主任家的面子都不给;也有人说我做得对,有志气,不靠男人靠自己;更多的人,则是看到了奶茶铺实实在在带来的好处——队里收入增加了,年底分工分能多分钱;在铺子里帮忙的知青和村民拿到了工分补贴;就连来往的人多了,村口都显得比以前热闹繁华了些。

县里的张主任又来了一次,这次是带着地区报社的记者来的。

一篇题为《红星生产队的“幸福茶”:知青苏晚晚带领群众搞活副业创收》的报道登上了地区报纸,虽然只是个小豆腐块,但在信息闭塞的年代,足以引起轰动。

附近公社、甚至县里其他单位的领导,都组团来参观学习。

我的“知青奶茶铺”成了典型,被竖立为“知识青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榜样。

当然,我心里清楚,这其中“珍珠奶茶”本身无可匹敌的吸引力功不可没。

订单开始雪花般飞来。

有公社想邀请我去指导开办分铺的,有县里国营饭店想引进作为特色饮品的,还有地区供销社想来谈批量采购原料包的……铺子原本的人手和产能立刻捉襟见肘。

我"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969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