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201885" ["articleid"]=> string(7) "62225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640) "估了一个父亲的爱,也高估了所谓“兄弟情义”在利益面前的重量。

良久,赵启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将那份讲义小心翼翼地收进自己的公文包里,仿佛那不是一份文件,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安总,”他重新抬起头,看向我,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审视和提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欣赏和一丝敬畏,“我承认,我小看你了。”

“张健昨天确实找过我,他承诺,只要我跟‘创未来’解约,然后把项目转包给他新成立的公司,他会给我比之前多一倍的好处。”

“但我现在觉得,为了这点好处,得罪像安总你这样的……朋友,非常不划算。”

他将“朋友”两个字,咬得很重。

我笑了。

“那么,合作愉快?”

我向他举起了茶杯。

“合作愉快。”

赵启明端起茶杯,和我轻轻一碰。

一场足以颠覆公司的巨大危机,就在这间小小的茶馆里,被我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化解于无形。

解决了华盛集团这个最大的外部威胁,我开始腾出手来,全力整顿公司内部。

我任命王工为产品部负责人后,给了他“尚方宝剑”,让他大刀阔斧地改革。

王工不负所托,他以技术能力为唯一标准,提拔了几个和他一样,有能力但被打压的技术骨干,同时淘汰了团队里十几个只会拍马屁、混日子的“老油条”。

产品部的工作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接着,我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重灾区——销售部。

“创未来”的销售部,在张健的管理下,早已烂到了根子里。

销售人员不思进取,不靠产品,不靠服务,只靠请客送礼、拿回扣来维持业绩。

整个部门乌烟瘴气,业绩一年比一年差。

我没有像对待产品部那样,直接进行人员清洗。

因为销售的渠道和人脉,不像技术,可以快速替代。

我的方法是——引入一条“鲶鱼”。

我通过猎头,从一家顶级的互联网公司,挖来了一个名叫“陈默”的销售总监。

陈默,人如其名,沉默寡言,但业绩彪悍。

他最擅长的,就是带领团队,打最硬的仗,啃最难啃的骨头。

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只对他提了三个要求。

“第一,我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三个月内,我要看到销售额翻倍。”

“第二,我"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965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