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74223" ["articleid"]=> string(7) "62169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9章" ["content"]=> string(3677) "
有人已经开始暗自盘算,如何在新格局下谋取更好的位置,比如几个资历老的股长。
也有人,比如一直低调的马文斌(他也回来参加送行宴),眼神复杂,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谢临舟知道,赵副局长这棵大树一走,以前被这棵大树荫蔽的一些人,包括他自己,都可能要直接面对更多的风雨。
但他并不畏惧。
送行宴在一种既热烈又略带感伤的氛围中结束。
谢临舟陪着赵副局长走到食堂门口。
夜色深沉,繁星点点。
“临舟,不用送了。”赵副局长停下脚步,看着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语重心长,“县府办是个好平台,但水也深。
李县长是位好领导,跟着他,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也要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在哪里,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本事。”
“我明白,赵局长。”谢临舟郑重地点点头。
“以后到了市里,记得来找我。”赵副局长最后说了一句,转身上了车。
车子缓缓驶离,尾灯在夜色中划出两道红色的光轨,渐行渐远。
谢临舟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
伯乐已远行。
接下来的路,更需要他自己去闯。
他转过身,看着灯火通明的水利局大院。
新的博弈,已经开始了。
而他,必须在这场博弈中,找到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赵副局长调离的影响,比预想的还要快。
他离开不到一周,清江县水利局就召开党组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分工。
原本由赵副局长分管的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等核心业务,被周局长亲自抓在手里。
而空出来的一个副局长名额,县里并没有立刻增补的意思,显然是要等待合适的人选,或者……进行一番激烈的角逐。
与此同时,县府办这边,关于谢临舟的“归属”问题,也开始被一些人提及。
他借调期将满,是回水利局,还是留在县府办?
如果回水利局,以他现在的名声和能力,以及赵副局长(现在是地区水利局副局长)的余荫,很可能被委以重任,甚至有人猜测他可能会接替某个重要科室的负责人位置。
如果留在县府办,则需要解决编制问题,而且县府办人才济济,他一个借调人员想正式调入并占据一席之地,难度不小。
很多人都在观望,看谢临舟如何选择,也看李副县长和孙主任的态度。
这天,孙主任把谢临舟叫到办公室,谈的正是这个问题。
“小谢啊,你的借调期快到了。”孙主任开门见山,“有什么想法?是想回水利局,还是愿意留在府办?”
他的语气很随意,但眼神却带着审视。
这是一个关键的选择,可能决定谢临舟未来几年的发展路径。
谢临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主任,您觉得呢?我从个人成长和工作需要角度,应该怎么选择更好?”
他把问题巧妙地抛了回去,既表达了尊重,也想听听孙主任的真实想法。
孙主任笑了笑,对谢临舟的这种反应很满意。
“从个人发展来看,两个选择各有利弊。”孙主任分析道,“回水利局,你是熟门熟路,又有基础,加上现在赵局长在市局,对你也是个照应,提拔的机会可能更快一些。留在府办呢,平台更高,接触面更广,对综合能力的锻炼更大,但竞争也更激烈,提拔未必有那么快。”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70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