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74157" ["articleid"]=> string(7) "62169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3章" ["content"]=> string(3729) "
这小子,确实有点邪门。
谢临舟没理会马文斌的心思,迅速投入到积压的工作中。
他发现自己离开几天,科里似乎正在酝酿一件大事。
办公室里气氛比平时更加紧张,刘科长频繁地被县府办主任叫去开会,回来时脸色总是很凝重。
其他老科员也经常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什么,看到谢临舟过来,便立刻散开。
谢临舟心中明了,自己毕竟是个借调人员,还是被边缘化和防备的。
他不动声色,通过阅读文件、听取讨论片段,逐渐拼凑出了事情的原貌。
原来,市里最近下达了一个名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更新改造试点”的项目。
名额有限,资金不少。
哪个县能争取到这个试点,不仅意味着能获得一笔可观的专项资金,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成绩。
清江县对此志在必得。
县里已经成立了项目争取领导小组,由一位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挂帅,县府办、水利局、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而项目申请报告的撰写和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自然就落在了以文笔见长的县府办综合科头上。
这是一项极其重要,也极其艰巨的任务。
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否争取到项目。
因此,科里上下都绷紧了弦。
刘科长压力巨大,已经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
科里的骨干力量,包括马文斌,都投入了进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人顾得上谢临舟这个“新人”。
他级别不够,又是借调的,这种核心任务,暂时还轮不到他插手。
谢临舟了解了情况后,并没有急于表现。
他依旧处理着自己手头的基础性工作。
但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阅读与这个试点项目相关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以及清江县农村水利设施的现状资料。
凭借前世对水利行业的了解和今生在水利局的工作经验,他很快对项目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判断。
他发现,科里目前准备的报告初稿(他偶然看到过一些草稿),虽然文笔华丽,堆砌了不少数据和口号,但在关键点上,却有些避重就轻,没有真正切中要害。
比如,对清江县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管理主体缺位、资金投入不足等核心问题,剖析得不够深刻。
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显得有些空泛,缺乏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这样的报告,拿去和兄弟县竞争,胜算恐怕不大。
但他并没有贸然提出意见。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需要一个契机。
一个能让他的意见,被重视的契机。
这天下午,刘科长又一次从县府办主任那里回来,脸色比之前更加难看。
他把马文斌等几个骨干叫进小办公室,关上了门。
外面的人都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的,刘科长压抑着怒火的声音。
“……不行!根本不行!主任说了,思路太老套,亮点不突出!照这么写,根本没戏!”
“可是科长,我们已经改了三稿了……”
“我不管几稿!我要的是能打动市里领导的报告!是要能为我们县争取到项目的报告!”
讨论似乎陷入了僵局。
半个小时后,马文斌等人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个个面色凝重。
谢临舟知道,机会,或许来了。
他站起身,拿起自己这几天整理的一些资料和思路要点,走到刘科长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7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