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74151" ["articleid"]=> string(7) "62169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786) "

这个男人,很细心,也很懂得如何应对这种场面。

既不迂腐地完全排斥应酬,又能巧妙地坚持原则,化解尴尬。

席间,公社领导们依旧试图用各种方式套近乎,敬茶,说些奉承话。

谢临舟应对得体,该客气时客气,该挡驾时挡驾,始终把握着主动权,没让苏晚晴感到丝毫为难。

他甚至能适时地将话题引回到春耕生产和农民反映的实际困难上,引导着公社领导做出一些表态和承诺。

一顿饭下来,苏晚晴不仅没感到疲惫,反而收获了不少有价值的采访素材。

她对谢临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个年轻人,绝不仅仅是个普通的陪同干部。

饭后,稍事休息,苏晚晴提出还想再去几个村看看,特别是想去走访一下上午提到化肥价格高、灌溉困难的几户农家。

公社领导面露难色,觉得行程已经安排得很满了。

谢临舟却直接对司机老张说:“张师傅,麻烦您,按苏记者的要求,我们去这几个村。”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决断。

王书记张了张嘴,最终没说什么。

一下午,谢临舟陪着苏晚晴,又跑了三个村,深入农户家中,听他们倒苦水,算细账。

苏晚晴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

回去的路上,苏晚晴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开口道:“谢同志,今天谢谢你。”

谢临舟转过头,微微一笑:“苏记者客气了,分内之事。”

“不仅仅是陪同,”苏晚晴看着他,眼神明亮,“谢谢你帮我挡酒,谢谢你支持我深入采访,也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基层干部。”

谢临舟笑了笑,没有接话。

有些话,点到即止即可。

吉普车在夜色中平稳行驶。

苏晚晴看着谢临舟在明明灭灭路灯侧影下的轮廓,心中对这个神秘的年轻干部,充满了好奇。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身上会有一种,与年龄和职位不符的沉稳和力量感?

而谢临舟,则在思考着今天了解到的情况。

化肥价格高,灌溉设施老化,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或许,可以通过苏晚晴的笔,引起上面的重视?

他看了一眼身边疲惫却眼神发亮的女记者。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慢慢成形。

陪同苏晚晴采访的三天,忙碌而充实。

谢临舟凭借其沉稳的作风、对县情的熟悉以及恰到好处的协调能力,赢得了苏晚晴的信任和尊重。

两人合作默契,收集到了大量一手资料。

苏晚晴对清江县的农业现状,特别是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她表示,回去后会认真撰写内参和公开报道,力求客观反映情况,推动问题解决。

送走苏晚晴后,谢临舟回到了县府办综合科。

科里依旧忙碌,似乎没有人过多关注他这几天的“缺席”。

只有马文斌,在他回来时,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小谢,陪市报记者辛苦了吧?没出什么岔子吧?”

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打探。

“还好,苏记者很专业,采访很顺利。”谢临舟轻描淡写地回应。

马文斌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但眼神深处,那抹忌惮似乎更深了。

他原本以为,让谢临舟去陪记者,是个容易出错的苦差事。

没想到对方似乎完成得不错,连那个据说眼光很高的市报女记者,都没挑出什么毛病。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7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