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74142" ["articleid"]=> string(7) "62169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1章" ["content"]=> string(3697) "
他没有刻意找话题,保持着适当的沉默,给苏晚晴留出观察和思考的空间。
这种分寸感,让苏晚晴觉得很舒服。
到了红旗公社,公社书记和社长早已带着一班人在门口等候。
看到市报记者和县府办的人下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尤其是看到苏晚晴如此年轻漂亮,几位公社领导的眼睛都亮了几分,态度更加热情,甚至带着点讨好。
“苏记者!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
“谢主任!感谢县里对我们红旗公社工作的重视啊!”
寒暄过后,便是惯例的会议室座谈。
公社书记拿着稿子,照本宣科地汇报春耕情况,成绩一大堆,困难轻描淡写。
苏晚晴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句,偶尔打断,问一两个关键数据。
书记往往答不上来,就得看向旁边的社长或农业助理。
谢临舟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不插话,但眼神锐利,将公社领导们的表现尽收眼底。
座谈会后,是实地查看。
到了田间地头,气氛才活跃起来。
苏晚晴脱掉了高跟鞋,换上带来的平底布鞋,毫不介意田埂的泥泞,深入田间,与正在劳作的农民攀谈。
她问的问题很细,很实际。
种子多少钱一斤?化肥够不够用?灌溉方不方便?今年粮价有没有说法?
农民们开始有些拘谨,但见这个女记者没架子,说话实在,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抱怨化肥涨价太狠,担心雨水不足,希望粮站收购价能再高一点……
谢临舟跟在旁边,听着这些最真实的声音,心中感慨。
这才是基层最真实的脉搏。
比会议室里那些干巴巴的汇报,生动得多,也有价值得多。
他注意到,苏晚晴在听农民抱怨时,眼神非常专注,带着真诚的同情和理解。
这让他对这位美女记者的观感,又好了几分。
她不是那种只会歌功颂德、走马观花的记者。
一圈走下来,已是中午。
公社领导早已在公社食堂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
说是便饭,但鸡鸭鱼肉俱全,甚至还有一瓶本地产的白酒。
“苏记者,谢主任,粗茶淡饭,不成敬意,一定要吃好喝好!”公社书记热情地招呼着,就要打开酒瓶。
苏晚晴微微蹙眉,她不喜欢这种酒桌应酬,尤其是工作时间。
但她知道,基层有基层的规矩,直接拒绝可能会让对方下不来台。
就在这时,谢临舟开口了。
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语气却不容置疑:“王书记,刘社长,感谢盛情。不过苏记者下午还要去田间拍照,深入采访,喝酒容易误事。我也要负责苏记者的安全和采访保障,这酒,咱们今天就免了吧。以茶代酒,一样情谊深重。”
他这话,既点明了工作的重要性,给了不喝酒充足的理由,又抬出了“保障市报记者安全”的责任,让公社领导无法强行劝酒。
同时,态度不卑不亢,给足了对方面子。
王书记愣了一下,看了看谢临舟,又看了看神色平静的苏晚晴,只好讪讪地放下酒瓶:“对对对,谢主任考虑得周到!工作要紧,工作要紧!那咱们就以茶代酒,欢迎苏记者和谢主任!”
气氛稍微凝滞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热闹。
只是少了推杯换盏的喧嚣,多了些对实际工作的交流。
苏晚晴暗暗松了口气,投向谢临舟的目光,带上了一丝感激和欣赏。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7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