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74135" ["articleid"]=> string(7) "62169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9章" ["content"]=> string(3881) "
科里的人个个忙得脚不沾地,连喝水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
气氛压抑而紧张。
谢临舟被分配的主要任务是先熟悉情况,协助处理一些基础性的信息汇总和简报编写。
这显然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保护性的安排。
刘科长似乎想看看他这个“官场刺猬”,在文字综合这个新领域,到底有几分成色。
马文斌则时不时会“指点”他几句,语气看似热心,实则带着一种前辈对后辈的优越感,以及若有若无的排挤。
“小谢啊,这个数据不能这么用,要参考去年同期的。”
“这段表述不够严谨,领导不喜欢这种模糊的说法。”
“那份文件是保密的,你先别碰。”
谢临舟对此一概接受,态度谦逊,学习姿态摆得很足。
他并不急于表现。
初来乍到,藏拙比露锋更重要。
他默默地吸收着一切,观察着一切,将县里各部门的情况、领导的工作风格、科里的运行规则,一点点刻进脑子里。
他知道,在这个地方,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成为攻击你的武器。
这天下午,科里接到一个临时任务。
市日报社的一位记者下来采访全县春耕生产情况,需要综合科派个人陪同,负责联络协调,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支持。
这种陪同记者的活儿,看似轻松,实则麻烦。
记者们问题刁钻,跑的地方多,还要负责安排食宿交通,搞不好就容易出纰漏。
而且,写出来的报道万一有什么偏差,陪同人员也脱不了干系。
算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刘科长扫了一眼办公室,目光在几个老科员身上掠过,最后,停在了正在整理文件的谢临舟身上。
“小谢,”刘科长开口,“你刚来,对县里农业方面的情况可能还不熟,但这是个快速了解全面情况的好机会。这次就由你陪同市报的记者,怎么样?”
这话听起来是给机会,但结合这个任务的属性,更像是一次考验,或者说,是一个容易踩坑的陷阱。
办公室里其他人都暗暗松了口气,同时用同情的目光看向谢临舟。
马文斌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露出一丝看好戏的神情。
谢临舟站起身,没有任何犹豫:“好的,刘科长,我服从安排。”
“嗯,”刘科长点点头,“记者叫苏晚晴,住在县委招待所206房间,你现在就去接她,采访行程由她定,你负责配合好。这是她的联系方式和一些基本情况。”
刘科长递过来一张纸条。
谢临舟接过,看了一眼。
苏晚晴,市日报社经济部记者。
他将纸条收好,整理了一下桌面,便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能感觉到身后那些目光,复杂的,同情的,幸灾乐祸的。
他心中冷笑。
陪同记者?
或许是个麻烦。
但也可能,是个机会。
一个跳出文山会海,直接接触基层,并向上级媒体展示清江县(和他个人)形象的机会。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
他骑上自行车,来到县委招待所。
在206房间门口,他整理了一下衣领,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清脆悦耳,带着几分干练的女声传来。
谢临舟推门进去。
房间窗户边,站着一个穿着米白色风衣的年轻女子,正背对着他,望着窗外。
听到脚步声,她转过身来。
谢临舟眼前一亮。
眼前的女子大约二十三四岁年纪,容貌清丽,肌肤白皙,一双眼睛明亮有神,顾盼之间带着一股知识女性特有的聪慧和灵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7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