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63913"
["articleid"]=>
string(7) "621455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592) ",毕业后没留在城里,偏要回村。
他说:“爸,妈,你们当年把荒地变成良田,我想让这田变得更金贵。”
两人慢慢往家走,路过村小学时,正赶上孩子们下课。
红砖砌的教学楼亮堂堂的,操场上有篮球架和滑梯,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似的。
娄曼青停下脚步,望着那扇熟悉的窗户——当年她就在那间土坯房教室里,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照着课本,给孩子们讲杜甫的诗,讲外面的世界。
“还记得郭芳不?”
娄曼青忽然说,“前几天她来信了,说她孙子也当老师了,在县城教初中。”
“怎么不记得,当年扫盲班,她嗓子都喊哑了,还硬撑着给妇女们教字。”
严绍青回忆道,“后来她回城进了教育局,还总寄教材过来,说咱们村小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说话间,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老师走了出来,看到他们,笑着迎上来:“严爷爷,娄奶奶,你们来啦?
昨天我还跟孩子们讲你们当年办学的故事呢。”
这是村里新招来的老师,叫林晓,是从省城来的特岗教师。
娄曼青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欣慰:“好好教,这些孩子都是村里的希望。”
“您放心,娄奶奶,”林晓认真地说,“我看了您当年写的教案,还有您带出来的那些学生,他们好多都成了医生、工程师,还有当干部的,我都以您为榜样呢。”
娄曼青心里暖烘烘的。
她想起当年学校缺教材,她和郭芳就把自己带来的书拆开,一页页抄下来;冬天教室冷,她们就带着孩子们捡柴生火,手冻裂了就抹点猪油继续写;有孩子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们就用沙盘教写字。
那些苦日子,现在想起来,竟都裹着蜜。
第九章:故人重逢初夏的一个午后,村口突然热闹起来。
一辆吉普车停在老槐树下,下来个穿着军装的老军人,腰板笔挺,就是头发白了大半。
他四处张望着,嘴里念叨:“没错,就是这儿,当年我在这槐树上拴过马。”
严绍青正在院子里侍弄他的花,听见动静走了出去,一看见那人,眼睛倏地亮了:“李平!
你这老东西,可算来了!”
“绍青!”
李平大步走过来,两人紧紧握住手,用力拍着对方的后背,眼眶都红了。
李平退休后一直在"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14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