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63865"
["articleid"]=>
string(7) "621455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394) "1“林舟,这个月的账单我发你微信了,一共是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二块五,你转我一下。”
深夜十一点,我刚结束一个项目会议回到家,迎接我的不是温热的饭菜,而是妻子徐晴冷冰冰的催款通知。
她穿着真丝睡袍,优雅地靠在沙发上,一边修着自己刚做的指甲,一边头也不抬地对我说话。
我疲惫地换下鞋,瞥了一眼手机。
微信上,一个名为“我们的小家”的Excel表格赫然在列。
我点开,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条目刺痛了我的眼睛。
本月房租(婚前房产,产权人徐晴):15000元水电燃气费(共1856元,人均):928元物业费(共650元,人均):325元家庭公共采购(纸巾、洗衣液等,共359元,人均):179.5元上周末外出就餐(共780元,人均):390元徐晴代付停车费:60元徐晴烹饪劳务费(20天*200元/天):4000元房屋折旧与家电损耗费(预估):8000元情感支持与陪伴费(酌情):2800元……总计:31682.5元。
看着最后那个“情感支持与陪伴费”,我只觉得一股荒谬的火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结婚三年,我和徐晴的婚姻,就像这张表格一样,被一条条冰冷的规则分割得清清楚楚。
我们实行严格的AA制。
小到一瓶酱油,大到人情往来,每一笔都算得明明白白。
我本以为这是新时代夫妻的相处之道,互相尊重,经济独立。
可我没想到,这份“独立”会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这套房子是她婚前买的,写着她一个人的名字,我理解。
但我们是夫妻,住在一起,她却要按市价的最高标准收我房租。
她做的饭,要收我劳务费。
甚至,连夫妻间最基本的情感交流,都能量化成金钱。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涌,走到她面前。
“晴晴,这个‘情感支持费’和‘房屋折旧费’是不是有点……”她终于舍得抬起眼皮看我了,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耐和鄙夷。
“怎么?
嫌贵?
林舟,你一个月工资不是四万多吗?
付完这些,你不是还剩一万多零花?
我这房子地段多好,装修多新,让你住进来,"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14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