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60296" ["articleid"]=> string(7) "621358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2704) "础研究还是薄弱。

我们所在研发的新材料,对未来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你还是老样子,三句话不离本行。”

刘玉梅笑道,“不过我就喜欢你这份执着。”

两人确定了关系,决定等工作稳定后就结婚。

林卫东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工作三个月后,林卫东迎来了第一个挑战。

研究小组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新合金的耐高温性能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

“已经失败三十多次了。”

组里的老王垂头丧气地说,“是不是我们的方向有问题?”

周工也眉头紧锁:“理论上是可行的,可能是工艺问题。”

林卫东仔细研究了实验记录,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不是热处理环节有问题?

我们可以试试改变退火温度曲线。”

这个建议遭到了质疑。

改变温度曲线意味着要重新设计整个工艺流程,工作量巨大。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要考虑实际情况。”

老王委婉地反对。

但周工思考后,却支持了林卫东的建议:“科学研究不能怕麻烦。

小林,这个任务交给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说。”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卫东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他设计了新的温度曲线,反复试验,记录数据。

有时一个实验要连续进行二十多个小时,他就在实验室打地铺。

母亲心疼儿子,经常送饭到单位。

刘玉梅也常来看他,帮他整理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

新的工艺路线终于取得了突破,合金的耐高温性能超过了设计指标!

消息传出后,整个研究所都轰动了。

分院领导亲自来实验室视察,对林卫东提出了表扬。

“年轻人有闯劲,有创新精神,很好!”

领导握着他的手说。

这次成功让林卫东在研究所站稳了脚跟,也让他更加明确了科研方向。

他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不仅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更需要自主创新。

1982年春天,林卫东和刘玉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有亲友的祝福。

新房是所里分配的一间筒子楼,虽然只有十几平米,但两人很满足。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充实。

白天各自忙碌,晚上一起学习、讨论工作。

有时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两人能讨论到深夜。

“你们这对夫妻真是绝配。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04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