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60282" ["articleid"]=> string(7) "621358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9章" ["content"]=> string(2658) "农村也没放弃学习。”

林卫东认出这是父亲的老友陈教授,曾经是复旦大学的物理系主任,文革期间也受到冲击,如今刚刚平反。

“陈伯伯,谢谢您能来。”

林卫东恭敬地说。

陈教授打量着他:“听说你考上了北大物理系?

好,好啊!

继承父业,你父亲在天之灵会欣慰的。”

葬礼结束后,林卫东开始面对现实的问题:家里的经济状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已经债台高筑,连房子都抵押了一部分。

母亲在街道小厂做临时工,收入微薄。

“妈,我不去北京了。”

一天晚上,林卫东突然说,“我在上海找个工作,帮您还债。”

“胡说!”

母亲罕见地发了火,“你必须去上学!

这是你父亲最后的愿望,也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可是这么多债务...”“债务是我的事!”

母亲坚定地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完大学。”

第二天,母亲做了一件让林卫东心痛的事——她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首饰盒,里面是外婆留给她的几件金饰。

“妈,这是外婆留给您的念想,不能卖!”

林卫东阻拦道。

“念想留在心里就够了。”

母亲平静地说,“你现在需要路费,需要生活费,这些死物能帮上忙,才是它们的价值。”

母子俩争执不下,最后各退一步:只卖一件最小的金戒指,剩下的钱林卫东到北京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家里的困境让林卫东想起了刘玉梅。

他给她写了信,告知近况,并约定在北京见面——刘玉梅月底才去上海医科大学报到,之前要先到北京亲戚家小住。

一周后,林卫东收到了回信。

刘玉梅在信中除了安慰和鼓励,还做了一个大胆的提议:她可以推迟一年入学,先在上海找工作,帮林家渡过难关。

“这姑娘心地真好。”

母亲看完信后感叹道,“但是不能耽误人家的前途。

你回信告诉她,家里的事情我们能解决,让她安心去上学。”

林卫东写信婉拒了刘玉梅的好意,但内心被她的深情深深感动。

在插队的艰苦岁月里,他从未想过自己能遇到这样的知己。

距离北大开学还有半个月,林卫东决定利用这段时间熟悉久违的上海。

他漫步在曾经熟悉的街道上,感受着这座城市"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04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