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60278"
  ["articleid"]=>
  string(7) "621358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2692) "青们。
他是幸运的,但这份幸运也意味着责任。
晚上九点半,开始检票了。
人群像潮水般涌向检票口,推搡、叫骂、哭喊声不绝于耳。
林卫东被人流推着前进,几乎脚不沾地。
“别挤!
有孩子!”
一个妇女尖叫着。
但没人理会。
每个人都想抢先上车,确保自己有地方放行李,甚至能抢到一个座位。
林卫东好不容易挤上车,发现车厢里已经人满为患——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他对照车票找到自己的座位,却发现已经被一个老人占了。
“大爷,这个座位是我的。”
林卫东出示车票。
老人抬起头,满脸皱纹,眼神疲惫:“小伙子,我腿脚不好,能不能让给我坐?
我去郑州,二十个小时就到了。”
林卫东看着老人恳求的眼神,心软了:“您坐吧,我年轻,站会儿没关系。”
安顿好行李后,林卫东靠在座位旁,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
火车缓缓启动,省城的灯火渐渐远去。
这一次,他是真正告别了插队六年的东北黑土地。
车厢里空气污浊,各种气味混杂。
有人脱了鞋,脚臭味弥漫开来;婴儿的哭闹声此起彼伏;还有人大声打着呼噜。
林卫东却并不觉得难熬——比起农村的艰苦,这已经好多了。
夜深了,大部分乘客都昏昏欲睡。
林卫东却毫无睡意,他拿出笔记本,借着昏暗的灯光开始写信。
先给母亲报平安,告诉她自己已经踏上归途;再给刘玉梅写一封长信,表达思念和对未来的规划。
写到一半,他突然感到有人在注视自己。
抬头一看,对面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正怯生生地看着他手中的笔。
“同志,你是文化人吧?”
妇女小声问。
林卫东点点头:“有什么事吗?”
妇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能不能帮我写封信?
给我男人的。
他在新疆建设兵团,我不识字...”林卫东接过纸:“你说,我写。”
“告诉他我和孩子都好,让他别担心。
今年收成不错,队里多分了些粮食...”妇女断断续续地说着,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林卫东一字一句地认真写着。
在插队的日子里,他经常帮村里不识字的老乡读信写信,深知这些家书对分离的家人有多么重要。
写完信,妇女千恩万谢,从包袱里掏出两个煮鸡"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04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