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60254" ["articleid"]=> string(7) "621358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630) "第一章 1977年的冬夜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东北平原,卷起地上积雪,打在林卫东脸上生疼。

他裹紧身上那件已经穿了五年的军大衣,踩着齐踝深的雪,朝村头那间破败的土坯房走去。

这是他在李家屯插队的第六个冬天。

“卫东哥!”

一个年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卫东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赵晓峰,村里最年轻的知青,比他要小五岁,今年刚满二十。

“下工了不回去歇着,跑这来干啥?”

林卫东放缓脚步,等年轻人跟上来。

赵晓峰喘着粗气,脸颊冻得通红:“听说公社来了通知,可能要招工了!”

林卫东心里一动,但很快又平静下来。

这样的消息每年都有,最终要么是名额少得可怜,要么就是条件苛刻,怎么也轮不到他这种“成分不好”的人。

“这次是真的!”

赵晓峰看出他的不以为然,急切地补充道,“我亲眼看到公社王书记往大队部去了,带着红头文件呢!”

林卫东没接话,只是默默往前走。

他已经二十八了,是村里留守知青中年纪最大的。

和他一起来的,要么想办法回了城,要么在当地成了家。

只有他,像被遗忘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一粒尘埃,既回不去出生的上海,又无法真正融入这片他待了六年的土地。

土坯房里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炉子里的火早就熄了。

林卫东摸索着点亮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四壁上的裂缝像蜘蛛网一样延伸。

他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下去,冰凉的感觉从喉咙一直延伸到胃里。

“卫东哥,你就不想回城吗?”

赵晓峰问了个傻问题。

林卫东苦笑一声,从枕头下摸出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站在外滩边上,背景是黄浦江上的船只。

“我妈去年寄来的信上说,我爸的病又重了。”

林卫东轻声说,像是自言自语,“他们需要人照顾。”

赵晓峰知趣地没再问下去。

他知道林卫东的家庭成分不好,父亲是旧社会的教书先生,文革初期挨过批斗,虽然现在形势缓和了些,但回城的机会依然渺茫。

“我去看看晚饭好了没。”

赵晓峰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林卫东独自坐在炕沿上,从木箱底层翻出一本边角已经磨损的笔记本"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804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