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58598"
["articleid"]=>
string(7) "621340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3章"
["content"]=>
string(2458) "和艺术感,更重要的是,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独立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氛围契合,成本可控。
在与园区负责人谈判时,她精准地抓住对方想要提升园区品牌调性的需求,以未来可能的品牌联动为筹码,成功将租金压低了百分之二十。
组建团队:她在专业的招聘网站和设计师社区发布了信息,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卖惨,只是清晰地阐述了她对工作室的定位、发展规划以及对成员能力的期望。
面试时,她微表情分析(中级)的能力让她能轻易看穿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和动机,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
她最终筛选出的,是几个有潜力、有冲劲,但或许在其他地方被埋没的年轻设计师和运营人员。
启动资金:她没有动离婚协议里的那一亿(那笔钱在她看来是“过去”的终结,而非“未来”的起点)。
她拿出了自己过去三年偷偷积攒下的、为数不多的私人积蓄,加上果断卖掉了几个当初陆衍之送的、她从未喜欢过、只象征着“陆太太”身份的限量款包包和珠宝,换来了第一笔干净利落的启动资金。
当“S.W.DesignStudio”(S.W.取自她名字缩写)的logo,被她亲自监督着,挂在那间充满工业风的loft工作室门口时,跟随她忙前忙后的几个新团队成员,看着站在logo下、眼神沉静却仿佛在发光的苏晚,心中都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种奇异的信念——跟着这个女人,或许真的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工作室成立只是第一步,如何打响第一炮至关重要。
苏晚没有选择常规的推广路径,她将目光投向了时下最火的短视频平台。
她亲自策划了第一个系列视频的主题——《重生:从弃妇到设计师》。
这个名字极具话题性,直接将她自身最大的争议点转化为流量密码。
她没有卖惨,也没有刻意洗白。
在精心布置的工作室背景前,她穿着自己设计的、利落中带着独特剪裁的服装,面对镜头,眼神平静,语气从容。
“大家好,我是苏晚。
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一场不太体面的离婚。”
“过去三年,我被贴上过很多标签:捞女、蠢货、替身……我承认,那时的我,确实活得浑浑噩"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798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