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47953" ["articleid"]=> string(7) "62123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50章" ["content"]=> string(3878) "

“当然是真的!我刚才跟组委会通了电话,他们说早就听说咱们文创园的非遗项目了,这次特意邀请咱们,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实业结合的可能性。”赵坤兴奋地说,“林砚知道了肯定会开心,咱们可以把这次博览会当成华东推广计划的重要一步,争取签下更多订单!”

“对!”苏清立刻拿出手机,给林砚打电话,“林砚,告诉你个好消息,咱们收到上海非遗文化产业博览会的邀请函了,还能在主展区展示产品!”

电话那头,林砚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惊喜:“太好了!这可是个好机会,一定要好好准备。我父亲刚才醒了,我跟他说了,他虽然没说话,但眼睛亮了很多,医生说他恢复得越来越好了。”

挂了电话,苏清看着生产线里正在安装设备的工人,看着赵坤手里的博览会邀请函,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她仿佛能看到,在博览会上,人们围着林氏的替代材料样品,惊叹于表面的非遗纹样;能看到,孩子们在文创园的研学课上,开心地捏着陶土、拼接榫卯;能看到,林父康复后,来到生产线,看着新设备运转,露出欣慰的笑容。

下午三点,苏清去了文创园的非遗工坊区。李薇正在跟陈老沟通研学课的细节,看到她,笑着迎上来:“苏清,你来得正好,咱们一起看看课程安排。下周三第一批来的是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一共40人,分成两个组,一组体验榫卯拼接,一组体验简易漆画,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分组体验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动手的机会。”苏清看着桌上的课程表,“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比如榫卯课的木料要打磨光滑,漆画课要用无毒颜料,还要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监督。”

“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李薇指着工坊里的安全提示牌,“我已经让工人把安全提示牌挂好了,还跟匠人们交代了,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盯紧孩子们,不能出任何安全问题。”

陈老也笑着说:“苏总监,你就放心吧,我们这些老匠人,带孩子有经验,肯定会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体验到非遗的乐趣。”

夕阳西下时,苏清站在文创园的观景台上,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研学楼,看着工坊里忙碌的匠人们,看着生产线里安装设备的工人,心里忽然觉得很温暖。她想起刚加入林氏时,林砚在这本书上写的话:“以数据为盾,以谋略为矛,守文化之心。”现在她终于明白,所谓的“守文化之心”,不是固守传统,而是用现代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她拿出手机,给王磊发了条消息,附上华东推广总结报告和博览会邀请函的照片:“王行长,谢谢您当初的支持,林氏现在越来越好,我们马上要去上海参加非遗博览会了。”

很快,王磊回复了消息:“恭喜!我就知道你能行。以后林氏要是有资金需求,随时跟银行说,咱们继续合作。”

苏清看着消息,嘴角扬起笑容。她知道,林氏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未来会有更多的挑战,比如博览会的准备、新订单的生产、研学课的推广,但她相信,只要她和林砚、赵坤、李薇、刘强,还有那些匠人一起,坚守着“文化+实业”的初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林氏成为“非遗+实业”的标杆,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夜色渐浓,文创园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青石板路,也照亮了林氏的未来。苏清知道,新的序章,才刚刚开始。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784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