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47947" ["articleid"]=> string(7) "62123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7章" ["content"]=> string(3796) "

林砚的回复很快:“我认识一家做设备配件的厂家,他们有进口核心部件的现货,我已经让他们联系刘强了,应该能解决问题。你别担心,生产线扩建不会耽误。”

看到消息,苏清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转头看向赵坤:“生产线的问题解决了,咱们下周去杭州谈客户时,就能更有底气了。对了,苏州的匠人你联系得怎么样了?品筑需要他们参与纹样设计,得尽快确定对接时间。”

“我已经跟陈老和张师傅沟通过了,他们下周有空,随时可以跟品筑对接。”赵坤拿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你看,陈老还说,要是品筑的项目需要,他可以亲自去上海指导,保证纹样设计符合非遗工艺的标准。”

回到文创园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苏清和赵坤先去了生产线,看到刘强正在跟设备供应商打电话,脸上带着笑容,显然问题已经解决。“苏清,林总介绍的厂家有现货,明天就能发货,一周内肯定能到货,生产线扩建不会耽误投产。”刘强挂了电话,兴奋地说。

“太好了!”苏清松了口气,“你一定要跟紧物流进度,有问题随时跟我说。另外,品筑的订单要优先安排生产,下个月一定要按时供货,不能出任何差错。”

“放心吧,我已经跟生产车间的负责人交代好了,下周就开始生产品筑的订单,保证按时完成。”刘强拍着胸脯保证。

从生产线出来,苏清又去了文创园的非遗工坊区。陈老正在榫卯工坊里教几个年轻人做小凳子,看到苏清,笑着停下手里的活:“苏总监,听说你们在上海谈成了一笔大订单?还需要我们这些老匠人参与设计?”

“是啊,陈老,还得麻烦您多费心。”苏清笑着说,“品筑的项目是高端家装,对纹样设计的要求很高,您经验丰富,有您指导,我们更放心。”

“没问题!”陈老拿起一把刚做好的小凳子,“咱们做非遗的,就是要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能通过材料把榫卯工艺推广出去,是好事,我肯定全力支持。”

离开工坊时,文创园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青石板路。苏清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研学楼,心里忽然充满了成就感——华东推广计划有了好开头,生产线扩建的问题也解决了,研学课的合作学校也在陆续增加,林氏的每一步,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回到办公室,苏清把品筑的合作协议放在抽屉里,又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杭州客户的资料。她知道,华东推广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客户要谈,但只要他们坚持“材料优势+文化附加值”的模式,只要身边的人都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打开华东市场,让更多人知道林氏的替代材料,知道非遗文化的魅力。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照亮了电脑屏幕上的客户资料。苏清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笑容——今天是忙碌的一天,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下周的挑战,也期待着林氏在华东市场的精彩表现。

苏清把华东推广总结报告放在林砚办公桌上时,窗外的晨光正穿过凌霄花枝,在“上海品筑3000㎡订单”“杭州绿筑2000㎡意向”的字样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报告末尾附着的材料检测报告、合作协议复印件,被她按时间顺序码得整齐,边角没有一丝褶皱——这是她和赵坤跑了半个月的成果,也是给林氏生产线扩建最好的“投产预热礼”。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784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