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47906" ["articleid"]=> string(7) "62123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703) "
中午十二点半,王磊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带着满意:“小苏,报告我看了,数据很详实,逻辑也清晰。我已经把报告发给总行评审会了,不出意外的话,下周就能出续贷结果,利率下调的事,我也会跟总行争取。”
“谢谢王行长。”苏清的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这一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她用数据和事实,证明了林氏的价值,也帮助林氏争取到了续贷的机会。
“对了,小苏,”王磊忽然说,“赵坤的事,林总已经跟我沟通过了。你做得很好,没有被他的贿赂诱惑,还及时提醒他坦白,体现了咱们银行员工的职业操守。总行最近在评‘优秀员工’,我已经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了。”
苏清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谢谢王行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挂了电话,苏清发动车子,准备回银行。路过文创园门口时,她看到林砚和赵坤站在那里,赵坤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应该是要去医院给母亲送午饭。看到苏清的车,林砚挥了挥手,脸上带着笑容;赵坤也跟着挥手,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苏清也挥了挥手,心里忽然觉得很温暖——这场关于数据与人心的较量,最终以“真相”和“宽容”收尾,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她知道,林氏的未来会越来越好,而她自己,也在这场调研中,收获了成长与担当。
回到银行,苏清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同事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苏清,林氏的评估报告过了吗?总行怎么说?”
苏清笑着点头:“过了,王行长说下周就能出续贷结果,利率还有可能下调。”
“太好了!”同事们欢呼起来,“我就知道你能行!这一个月你跑前跑后,太辛苦了。”
苏清看着同事们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电脑,准备开始写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林氏的续贷只是开始,接下来她还要跟踪林氏的后续发展,确保资金能用到实处,帮助林氏把文创园和替代材料业务做得更好。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办公桌上,温暖而明亮。苏清知道,只要坚持用数据说话,坚守职业操守,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苏清是被手机闹钟叫醒的,屏幕上显示着“林氏续贷评审会”的日程提醒。窗外的天刚亮透,淡金色的阳光穿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这是她跟踪林氏的第四周,也是决定林氏能否续贷的关键一天。
她快速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干练的职业装,抓起桌上的文件夹就出了门。文件夹里装着《林氏集团风险评估补充报告》的打印版,关键数据页被她反复标注,连备用的U盘都检查了三遍——她要确保在评审会上,每一个数据都能清晰、准确地呈现。
驱车前往银行的路上,苏清打开收音机,里面正播放着早间新闻,提到“本市非遗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多家文创园区获得政策扶持”。她心里忽然一暖,林氏文创园不正是在这条赛道上吗?那些匠人的坚守、林砚的谋略、赵坤的改过自新,终于要迎来一个像样的结果了。
到银行时,离评审会开始还有半小时。苏清先去了王磊的办公室,他正对着电脑整理评审材料,看到苏清进来,笑着指了指桌上的咖啡:“刚煮好的,知道你今天紧张,喝点提提神。”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784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