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47873" ["articleid"]=> string(7) "62123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3829) "
暮春的晨光洒满鼎盛厂区,文创园红墙上的爬山虎冒出新绿,老机床展示架旁围满了打卡的年轻人——试营业刚满一个月,这里已经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工业风网红地”。林砚站在文创园入口,看着陈默带着摄影师拍摄最新的宣传视频,嘴角忍不住上扬。
“林总,好消息!”李薇踩着高跟鞋快步走来,手里挥舞着手机,屏幕上是银行到账通知,“文创园首月租金和展览收益都到了!租金13万,周晓分的展览收益5万,还有咖啡快闪店的2万,合计20万!另外,之前预收的52万押金和预付租金,扣除装修补贴后,还剩48万,现在账户里总共有68万!”
林砚接过手机,指尖划过“200000元”的数字,心里格外踏实。他想起三个月前,公司还在为50万资金缺口发愁,如今靠文创园不仅补上了缺口,还攒下了研发和拓展的“底气”。“把这笔钱分好用途。”林砚语气沉稳,“10万给研发组买新的检测设备,8万作为外地经销商的考察经费,剩下的2万用来给文创园装监控和安保系统——安全和发展,一样都不能少。”
李薇认真记下,又补充道:“对了,专利代理律师郑明刚发来消息,咱们拆分的12项衍生专利,有6项已经通过初审,‘兴农机械’和‘诚信五金’的首年授权费8万和7万,下周就能到账!”
“太好了!”林砚眼睛一亮,“你跟郑明对接好,授权合同一定要把‘侵权追责’条款写清楚,尤其是限制他们不能把技术转给第三方,也不能私自改进后申请新专利——咱们要把风险堵在源头。”
正说着,周晓带着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士走来,笑着介绍:“林总,这位是‘城市生活’杂志的主编刘姐,她想给咱们文创园做个专题报道,还要采访您呢!”
刘姐热情地伸手:“林总,早就听说您把老厂房改成了网红文创园,今天一看,比报道里还惊艳!您是怎么想到把工业遗存和文创结合的?”
林砚引着两人走到老机床旁,指尖拂过金属表面:“其实很简单,就是《论语》里说的‘己欲立而立人’。我们缺资金,文创行业缺有特色的场地,正好各取所需。而且这些老机床是鼎盛的‘根’,保留它们,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给年轻人留个了解工业的窗口。”
采访过程中,刘姐对“鼎盛既做零件生产,又做文创和专利授权”的模式很感兴趣:“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转型难的问题,您觉得鼎盛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是‘不贪快,只求实’。”林砚坦诚地说,“我们没有一开始就盲目扩张,而是先把内部的根基打牢——梳理财务、改造设备、申请专利,再一步步拓展新业务。就像《道德经》里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发展也一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
采访结束后,刘姐握着林砚的手说:“您的理念太让人佩服了!这篇报道一定会好好写,让更多中小企业向鼎盛学习!”
送走刘姐,周晓兴奋地说:“林总,现在不仅杂志要报道咱们,还有两家企业想租文创园的场地做‘企业团建’,每月能再增加3万收入!咱们要不要把旁边的旧仓库也改了,扩大文创园的规模?”
林砚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先做规划,但不要急于开工。咱们先把现有的文创园运营好,积累足够的客户和口碑,再考虑二期改造——《孙子兵法》说‘先胜而后求战’,等咱们有了足够的底气,再扩张也不迟。”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784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