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46650" ["articleid"]=> string(7) "621225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913) "

陈登从容答道:"正是。曹操军粮匮乏,若非我军冒进,他本无意图谋徐州。即便此刻攻入徐州境内,也不敢久留——兖州根基未稳,若再分兵据守徐州,势必首尾难顾。只要袁术出兵,曹操必败无疑。"

"眼下袁术尚无动静,曹操才敢滞留徐州。若豫州战事一起,他定会立即回防兖州。"

这番分析让陶谦稍感心安。麾下虽人才济济,但能如此透彻剖析时局者实属凤毛麟角。像糜竺这等商贾出身之人,处理政务尚可,论及天下大势与军机谋略,终究欠缺见识。

陶谦仍在沉吟之际,王朗出列问道:"依元龙之见,既然曹操不会久占徐州,待袁术出兵便自行退去,那我军不妨固守郯城,无须急于议和?"

厅内众人纷纷附和。陈登肃然反驳:"谬矣!若不议和,曹操必会继续攻掠各郡,劫掠资源。更可怕的是,若拖延日久,难保曹操不会与袁术勾结,瓜分徐州。故当速战速决,尽快达成和议!"

此言一出,堂上气氛骤紧。陶谦惊疑不定:方才还说徐州无虞,转眼又成危在旦夕?陈元龙究竟意欲何为?

"陈登你究竟是何居心?"曹豹厉声质问,"左右摇摆,究竟要将徐州置于何地?"众人目光齐集陈登身上。

陈登对陶谦躬身道:"主公既知曹操无力久占徐州,议和时便可据理力争,减少让步。但为防袁术变数,当速与曹操达成协议——此二者并行不悖。"

至此,众人豁然开朗:既要遏制曹操的勒索,又须尽快送走这尊瘟神。这正是陈登的真正意图。

陶谦欣慰地说:“元龙果然深谋远虑!”

“既如此,和谈之事便托付于你了。”

“遵命!”陈登拱手应道:“定不负主公所托!”

不多时,陈登策马出城,来到曹军大营。

但见营寨井然,哨骑在外巡弋,将郯城团团围住,而步卒尽在营中休整,对周遭百姓秋毫无犯。

这般景象令陈登暗自赞叹。

想不到曹操治军竟如此严明,这般纪律森严的军队,当真前所未见。

陶谦麾下丹阳兵虽为精锐,军纪尚可,但仍不时有士卒偷鸡摸狗,骚扰乡里。

而这还是驻守之师。寻常攻城略地的军队,哪有不烧杀抢掠的?

今日倒是大开眼界。

“启禀主公,营外有个叫陈元龙的年轻人,自称代表陶谦前来议和。”守门将领入帐禀报。

曹操环视众人:“诸位可知这陈元龙?”

在座皆摇头。

对于徐州人物,众人一无所知。

曹操暗想:“若叶先生在此便好了,他定对徐州人物了如指掌。”

见无人知晓,曹操只得道:“传他进来,且听听陶谦愿意付出何等代价让我们退兵。”

片刻后陈登入帐。

面对满堂曹营文武,这位年轻士子不卑不亢,从容行礼道:“徐州陈元龙,拜见曹兖州。”

曹操微微颔首:“元龙不必多礼。”

“谢曹公。”陈登正色道,“我主派在下来,望能化解干戈。还望曹公念及天下苍生,罢兵休战。”

“荒唐!”乐进拍案怒喝,“陶谦老儿先犯我兖州,挑起战端,如今轻飘飘一句话就想让我们退兵?”

曹仁亦冷笑道:“我军不日便将十万雄师齐聚郯城,届时破城擒拿陶谦易如反掌,何必与你议和?”

这分明是威吓之词。

陈登心如明镜,并不为所动。

他直视曹操道:“曹公新得兖州,根基未稳,当真要与徐州不死不休?”

“徐州虽败,尚有四万精兵。我主与青州孔融、豫州袁术、扬州刘繇皆为盟友。曹公自问能同时对抗三方联军否?”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783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