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14980" ["articleid"]=> string(7) "620555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86) "去鳞,还根据顾客的需求切成不同大小。

但他坚持不涨价:"街坊邻居的,差不多就行。

"这种"差不多"精神,恰恰是我的数据模型最难量化的部分。

在我的Excel表格里,所有商品都应该明码标价,所有服务都应该计入成本。

但老王的做法,让我开始反思数据化的局限性。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一的早晨。

老王突然来找我,说要涨价。

这在严格执行报价制度的市场里很罕见。

"林顾问,我不是乱涨价。

"老王给我看他的账本,"夏天水温高,供氧设备每天要多开四小时,电费涨了三成。

而且我现在每天都给老顾客发鱼的部位,损耗也大了。

"我检查了他的用电记录和进货单,情况属实。

但更让我惊讶的是老王的账本——上面不仅记着收支,还记着每个老顾客的喜好。

李奶奶买鱼要小的,张大爷喜欢鱼头大的,刘阿姨只要鱼身...这些细节,我的大数据模型里全都没有。

那天晚上,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

三个月来,我第一次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太过机械。

菜市场不仅是买卖场所,更是社区关系的纽带。

那些无法被量化的"人情味",或许才是菜市场的灵魂。

第六章 星级评定的新尝试带着这种反思,我向管理方提出了改革方案:在明码标价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星级评定制度"。

"每个摊位的基础利润率相同,但服务好的摊位可以获得星级加成。

"我在提案会上解释,"星级由顾客投票决定,每月更新一次。

"这个提议遭到了部分摊主的反对。

老张第一个跳出来:"这不公平!

我的菜都是最好的,凭什么他老王就能卖贵点?

"支持的声音也不少。

老王说:"我每天多花两小时打理鱼缸,还提供杀鱼服务,多赚点怎么了?

"争论持续了一周。

最后我们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建立完整的星级评定体系,包括商品质量、服务态度、卫生状况等十个维度。

五星级摊位可以获得5%的利润率加成,但必须每月接受顾客评分。

为了确保公平,我设计了一套匿名评分系统。

顾客买菜后可以扫描摊位上的二维码进行评分,系统会自动排除极端评分。

这个制度让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了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49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