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14971"
  ["articleid"]=>
  string(7) "620555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30) "妈直接喊道:"孙姐,人家小伙子都拿出证据了,你就别嘴硬了!
"最终,孙阿姨以两块八的价格卖给了我韭菜,还额外送了一把小葱。
这完全在我的数据模型预测范围内:当摊主面临当众质疑且有确凿证据时,让步概率高达82.3%。
提着战利品往家走时,我注意到市场角落里有几个摊主正对着我指指点点。
我知道,这场价格革命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数据驱动的砍价革命我的"壮举"很快在周边三个小区传开了。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邻居王大妈,她拿着小本本,郑重其事地请我帮忙制定一周买菜攻略。
"小林啊,你可是帮大忙了!
"王大妈激动地说,"上周按照你给的攻略买菜,我省了五十多块钱呢!
"于是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买菜方案":建立实时菜价数据库、制作比价表、甚至开发了一个简易的比价小程序。
每天晚上八点,我会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第二天的"买菜攻略",包括哪些菜可以砍价、合理的价格区间是多少。
大妈们的学习能力超乎我的想象。
不到两周时间,菜市场的生态就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以前随口要价的摊主们突然发现,大妈们不再那么好忽悠了。
有人拿着手机对比价格,有人直接甩出批发市场的数据,更有人把我制作的"合理利润计算表"打印出来随身携带。
最先撑不住的是水产区的老王。
那天他对着来买鱼的李阿姨大声嚷嚷:"您要是觉得贵,去找那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买吧!
"这句话成了导火索。
第二天,整个菜市场罕见地出现了价格联盟——所有摊主统一抬价10%,试图对抗我的"价格革命"。
这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
根据博弈论模型,当既得利益者面临集体损失时,有67%的概率会形成价格同盟。
但这类同盟往往会在3-5天内瓦解,因为总有人会为了销量率先降价。
我立即在业主群里发布应对策略:"各位邻居,这是摊主们的价格同盟,建议未来三天减少采购量,重点购买不易保存的叶菜类。
"果然,到第四天,蔬菜区的老张率先撑不住了。
他的摊位位置偏,客流量本来就少,眼看着蔬菜一天天蔫掉,只好偷偷降价。
价格同盟"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49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