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12763" ["articleid"]=> string(7) "620508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7章" ["content"]=> string(2600) "得不行,但还是饶有兴致地摸遍了各种木材,最后给我挑了一块她觉得纹路很漂亮的木头,说是给我做镇纸用。

我们依然经济独立,但会在彼此生日或者纪念日时,用心为对方准备礼物。

不再是昂贵却冰冷的奢侈品,可能是一本她寻觅已久的绝版设计书,可能是我亲手做的一个笨拙却实用的手机支架。

一天晚上,我们靠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她的手无意间搭在我的手背上。

我没有躲开,她也没有收回。

就那么自然地放着,像很多普通夫妻一样。

电影结束时,她忽然说:“林峰,我们要个孩子吧。”

我愣了一下,转头看她。

她的眼神很认真,带着一丝期待,一丝忐忑,不再是以往那种“完成任务”或者“符合人生规划”的冷漠。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思考了一下。

如果是以前,在这种压抑和不对等的关系下,我绝对没有信心迎接一个孩子。

但现在,我看着我们清晰的经济界限,看着彼此努力经营的尊重和空间,看着这个虽然不再热烈却足够温暖安稳的家,我心里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好。”

我握住了她的手,点了点头。

她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松弛而温暖的笑容,比她任何精心打扮后的容光都更要动人。

我知道,生活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养育孩子更是一条艰辛的路。

但这一次,我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是互相尊重的盟友,而不是一方无限付出、另一方理所当然的畸形关系。

我的“摆烂”,看似是消极的退缩,实则是一次破而后立的自我救赎。

它逼着陈雅和她全家从习惯性的索取中醒来,也逼着我自己,从委曲求全的泥潭中挣脱出来。

如今,慌乱的、崩溃的时期已经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缓慢生长出来的、对生活和对彼此的,更加真实、更加坚韧的信心。

(尾声)又是一个周末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

我醒来,听到厨房里有动静。

走过去,看到陈雅系着围裙,正在手忙脚乱地煎鸡蛋,旁边的食谱平板电脑上还显示着“完美太阳蛋教程”。

她看到我,有些懊恼地说:“本来想给你做个早餐,好像又失败了。”

我看着锅里那个形状不规则、边缘有些焦糊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44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