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07127" ["articleid"]=> string(7) "620381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2564) "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但我们不能把它一次性卖掉,那是杀鸡取卵。

我们要用它作为杠杆,撬动更大的资本。”

我的计划是,将稀土矿未来五年的部分开采权,作为抵押品,进行一次定向的战略融资,引入新的、有实力的战略投资方。

这不仅能解决眼前的资金困境,更能借助新股东的背景和资源,重塑市场对T5的信心。

李建国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好!

就按你说的办!

由你全权负责这次融资!”

我没有推辞。

我立刻让我的“数据战略部”高速运转起来。

我利用“天枢”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从全球上千家投资机构和实体企业中,筛选出了十几家对稀土资源最感兴趣、资金实力最雄厚、且商业信誉最好的潜在投资方。

然后,我亲自带队,飞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与这些顶级资本的代表进行谈判。

我的谈判风格,和传统的商务谈判截然不同。

我不讲客套,不搞酒桌文化。

我的桌上,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背后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令人震撼的数据模型。

我用最精准的数据,向他们展示了这条稀土矿脉的真实价值,和未来全球新能源市场对稀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预测。

我用严谨的逻辑,为他们描绘了一幅极具吸引力的、双赢的合作蓝图。

在与其中一家顶级私募巨头的最终谈判中,对方派来了一位号称“华尔街之狼”的首席分析师,一个极其傲慢的美国人。

他试图在技术层面给我一个下马威,用一连串刁钻古怪的金融模型和地质学术语来压价。

会议室里的我方人员,包括财务总监,都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我只是静静地听他说完。

然后,我站起身,走到大屏幕前,不紧不慢地调出他的公司近三年的公开投资组合。

“Mr. David,”我用流利的英语开口,“在你质疑我们的矿脉价值之前,我建议你先关注一下贵公司在巴西铁矿石期货上的风险敞口。”

我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个全新的风险模型瞬间生成。

“根据我的‘天枢’系统预测,受澳洲新矿场投产和全球海运成本波动影响,未来两个季度,铁矿石价格有超过85%的概率会跌破70美元大关。

而你们的持仓成本在95"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27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