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07053" ["articleid"]=> string(7) "620380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682) "人肉她!

把这个心机女给我揪出来!”

很快,我的个人信息,姓名、公司、职位,都被扒了出来,挂在了网上。

我的社交账号收到了成百上千条谩骂的私信。

公司的前台也接到了骚扰电话,对我进行指名道姓的攻击。

舆论发酵,对公司的声誉也造成了影响。

高层领导找我谈话,虽然他们相信我的为人,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也显得有些为难。

我的生活,被这张从天而降的脏水网,搅得一团糟。

周衍和朋友们都劝我,赶紧上微博澄清,把江月做的那些事都抖出来。

但我没有。

我深知,在网络上同一个疯子对骂,只会让自己也变成疯子,陷入无休止的、自证清白的泥潭。

那不是战斗,是消耗。

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一天,没有看任何网络上的信息。

我冷静地,将所有和江月有关的证据,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出来。

她向我借钱被拒的聊天记录和电话录音。

过去三年,我为她日常消费、买礼物、交房租的转账记录和账单。

我们家那套房子的房产证复印件。

公司因她窃取方案而发布的开除公告和内部通报邮件。

以及,那天她带着陈浩上门闹事时,警察出警的报警记录回执。

所有的证据,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坚固的闭环。

我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任何一个字的回应。

我直接联系了本市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将所有证据交给了律师。

两天后,一张措辞严谨、盖着鲜红印章的律师函,被我直接甩在了我的个人社交平台上。

我没有写小作文,没有卖惨,也没有声嘶力竭地对骂。

我的回应只有一张图片,和简单直接的一行字,并@了所有主流媒体和当初转发那篇长文的营销号。

“被告人:江月。

案由:诽谤罪。”

“多说无益。”

“事实与证据,我们法庭见。”

这条动态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

我的强硬和专业,让许多原本跟风谩骂的网友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件事。

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对,我不要网络上的胜利。

我要的,是法律上最公正的审判,和让她永无翻身之日的代价。

09法庭之上,庄严肃穆。

我和江月,隔着原告席和被告席,遥遥相望。

这是我们决裂之后,第"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27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