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06982"
["articleid"]=>
string(7) "620379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662) "个习惯了对人发号施令、永远高高在上的陆廷渊,居然会像个送外卖的一样,大半夜守在楼下,就为送一碗粥?
“谢谢。”
我对张特助说,关上了门。
我坐在办公室里,打开保温桶,里面是温热的南瓜小米粥,正好是养胃的。
味道……还是记忆里的样子。
我拿出手机,点开陆廷渊的微信对话框。
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好久,最终只发了过去:我:粥收到了,谢谢。
几乎是在信息发出去的瞬间,对话框上方就显示了“对方正在输入…”。
反反复复,持续了好几分钟,最后也只回过来一个字:陆廷渊:嗯。
……真是话题终结者。
我放下手机,慢慢喝着粥。
心里那点怪异感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像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一圈圈微澜。
他到底想干什么?
用这种默默付出的方式来感化我?
太老套了吧。
而且,这种小心翼翼、近乎笨拙的方式,真的……一点都不像他。
接下来的日子,这种“匿名关怀”还在继续,但方式悄悄变了。
不再是贵重的、突兀的礼物,而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后勤支持。
我工作室的打印机坏了,第二天一早门口就放着一台最新型号的;我抱怨了一句某个分析软件卡顿,隔天就收到了官方寄来的升级套件和教程;甚至我常叫咖啡的那家店,突然开始给我“超级VIP专属折扣”,买一送一。
……陆廷渊,你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我由最初的无语,到后来的习惯,甚至偶尔会觉得……有点好笑。
他就像个拼命想引起注意,却又怕挨骂的小学生,只能用这种笨拙的方式刷存在感。
我依旧没有主动联系他。
但他每次送来东西后,我会在微信上公事公办地道个谢。
他的回复也永远简洁:“没事。”
“好用就行。”
“不客气。”
我们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一种基于“匿名投喂”和“礼貌致谢”的、极其脆弱的和平。
直到那个雨夜。
我因为一个棘手的案例,在工作室加班到快十一点。
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我正准备叫车,才发现手机因为低电量自动关机了,充电器还忘在了家里。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我看着窗外瓢泼的大雨,叹了口气,准备冒雨走到路口去碰碰运气。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26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