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06981" ["articleid"]=> string(7) "620379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688) "。

我的工作室“薇然一心”逐渐步入正轨,靠口碑吸引来的客户越来越多。

我忙得几乎脚不沾地,白天咨询、晚上整理案例,连做梦都在分析客户的人格类型。

这种充实的疲惫感,让人踏实。

直到某个周一的早晨,我推开工作室的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低调的牛皮纸袋,里面是一本精装版的《倦怠社会》。

我愣了一下,这本书我前几天才在朋友圈转发过一篇书评,随口提了句“绝版了不好买”。

没有卡片,没有署名。

谁放的?

我第一个反应是警惕。

拿起书翻看,里面没有任何标记。

陆廷渊?

这个念头冒出来,随即又被我按下去。

不可能,他那种人,估计只看财务报表和并购协议。

大概是哪个细心又低调的客户送的?

我没太在意,把书放回了书架。

然而,类似的事情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有时是一盒品质极佳、但品牌小众到我都没见过的咖啡豆;有时是一盆据说能吸收辐射、长相奇特的仙人掌;最离谱的一次,是门口放着一个保温箱,里面是顶级和牛,附着一张打印纸条:“补充蛋白质,注意身体。”

落款是“——一个希望您健康快乐的匿名仰慕者”。

……这都什么跟什么?

我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这手笔,这风格,透着一股“我很想对你好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所以只能瞎砸钱”的笨拙感。

直到有一天,我加班到深夜,胃有点不舒服,顺口在朋友圈吐槽了一句“胃疼,急需一碗热粥拯救”。

半小时后,我收拾东西准备下班,门铃响了。

监控里,陆廷渊的特助张先生提着一个保温袋站在门口,表情一如既往地谨慎又带着点尴尬。

我打开门。

“林小姐,”张特助把保温袋递过来,“陆总让我送来的。

是……是楼下张记的粥。”

我接过来,保温袋还是温热的。

张记,那家我以前很喜欢但总觉得排队麻烦的小店。

“陆总人呢?”

“陆总……在车里。”

张特助指了指楼下。

我走到窗边,往下看。

那辆熟悉的黑色幻影停在街角,车窗降下一半,陆廷渊坐在驾驶座,指尖夹着烟,却没抽,只是看着窗外,侧脸在路灯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所以他这是……不好意思亲自上来?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

那"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26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