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00820"
["articleid"]=>
string(7) "620278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664) "吸一口气,推开了储物间的门。
眼前的景象让我再次震撼。
店里挤满了人,几乎无处下脚。
博古架上的工艺品被小心翼翼地取下来观赏、拍照。
之前无人问津的仿古瓷瓶、刺绣团扇、黄杨木雕,此刻在人们眼中都仿佛镀上了一层神性光辉。
价格?
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
“老板!
这个木雕多少钱?
我要了!”
“这套文房四宝给我包起来!”
“有没有和女王陛下权杖同款的木料边角料做的挂件?
我想求一个!”
甚至有人开始预订:“老板,能不能也帮我定制一个摆件?
要求不高,就跟王室权杖一个水准就行!”
荒诞,却又真实地发生着。
我走到柜台后,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我知道,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同了。
“默然斋”不再仅仅是一家售卖工艺品的店铺,它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地标。
我没有坐地起价,而是坚持了原本的标价。
这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好感。
我耐心地向顾客们介绍每一件工艺品的来历、工艺和背后的文化寓意。
这一次,没有人再嫌“老气”或者“听不懂”,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赞叹。
媒体的长枪短炮始终对着我,记录下这戏剧性逆转的每一刻。
“国风小店绝处逢生,匠人精神感动世界”、“从全网嘲到王室钦点,文化自信的逆袭”……类似的标题已经开始在网络上疯传。
接下来的几天,“默然斋”的热度有增无减。
不仅本地市民和游客蜂拥而至,甚至还有不少人专门从外地坐飞机赶来,只为一睹“神奇小店”的真容。
店门口排起了长队,需要限流进入。
我不得不紧急招聘了两名店员帮忙。
之前对我爱答不理、甚至催租的房东老王,现在见了我满脸堆笑,主动提出要给我续签长租合同,租金好商量。
步行街的管理方也找上门,希望将“默然斋”作为街区的文化名片重点推广。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真正的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也开始主动联系我,希望他们的作品能有机会在我的店里展示和销售。
他们看到了“默然斋”带来的关注度,也看到了传统手艺被世界认可的希望。
吴天没有离开,他以顾问的身份留了下来"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