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100454" ["articleid"]=> string(7) "620275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660) "的左下角。

那里出现了一行极小的像是系统提示一样的白色小字。

善意捕捉:目标行为判定为“纯粹善意”画质优化+200%情感捕捉+150%。

纯粹善意。

我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

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样。

我之前拍摄的那些“微小的善意”比如扶老人喂流浪猫因为拍摄者(我)的动机不纯带着强烈的“测试”和“功利”目的所以相机判定它们不是“纯粹善意”只给予了正常的成像。

而这一次我是在完全没有功利心纯粹出于好奇和一种莫名的触动下按下的快门。

所以它给了我奖励。

画质优化情感捕捉。

这不是一台有道德洁癖的相机。

这是一台因果相机。

它能洞悉我按下快门时的“因”然后给出不同的“果”。

当我怀着“毁灭”他人的恶意去拍摄时它就用我的脸来“毁灭”我的照片。

当我怀着“纯粹善意”去拍摄时它就给予我超乎想象的馈赠。

我明白了。

我终于明白了它的规则。

我看着照片里王思明的脸又看了看远处正在和孩子们打闹的他。

我第一次开始思考。

除了毁掉一个人我的镜头或许真的能做点别的。

10我没有立刻离开。

我就像一个刚拿到绝世武功秘籍的菜鸟迫不及待地想要验证自己新领悟的“心法”。

我躲在暗处继续观察着王思明。

他陪着孩子们玩游戏给他们讲故事脸上一直挂着那种轻松自然的笑。

我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告诉自己忘掉新闻忘掉价值忘掉这张照片能带来什么。

我只是一个记录者。

一个纯粹的记录者。

我尝试着去感受眼前的画面感受那种快乐的氛围感受那个富二代和这群孩子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

当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孩主动把手里的棒棒糖递给王思明时我再次按下了快门。

“咔哒。”

回放。

善意捕捉:目标行为判定为“纯粹善意”画质优化+200%情感捕捉+150%。

照片的质量同样惊人。

小女孩怯生生的眼神王思明惊讶又感动的表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像一个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激动得浑身发抖。

我成功了。

我掌握了驱动这台相机的钥匙——动机。

我的动机决定了照片的最终形态。

王思明待了两个多小时才离开。

临走"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14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