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98841" ["articleid"]=> string(7) "620252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3534) "
送走大儿子一家后,杨秀珍缓缓地回到屋里,目光落在了墙上的挂历上。她定睛一看,今天是 1975 年 6 月 12 日。杨秀珍轻轻叹了口气,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她慢慢地走到五斗柜前,拿起一块抹布,开始擦拭柜子上的相框。相框里装着的是今年全家拍的合影,照片上的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幸福洋溢。杨秀珍的手指轻轻地抚过相片,仿佛能感受到照片中家人们的温暖。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突然打断了她的思绪。杨秀珍连忙放下抹布,快步走到门口,打开了门。
“妈,我们找你有事!”二儿子罗建华和二儿媳秦晓兰一脸兴奋地站在门口,脸颊因为激动而泛着红晕。
“啥事这么着急?”杨秀珍疑惑地看着他们,心里有些不安。
罗建华迫不及待地说道:“妈,厂里要推荐我媳妇去读工农兵大学了!”杨秀珍的手像被电击了一样猛地一抖,相框差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直直地掉落在地上。她连忙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然后瞪大眼睛看着秦晓兰,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问道:“真的吗?有几个名额啊?”
秦晓兰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她从军绿色的挎包里迅速地掏出一张表格,像是变魔术一样展现在杨秀珍面前,同时说道:“妈,全厂就只有一个名额哦!王主任说下周一就要填表了,如果政审能通过的话,九月份就能去省工业大学啦!”
杨秀珍小心翼翼地接过表格,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她的目光缓缓扫过表格上那些熟悉的栏目:家庭成份、政治面貌、工作表现……最后,她的视线停留在了“推荐理由”那一栏,上面赫然写着“技术过硬,思想进步”。
杨秀珍放下表格,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抬起头看着秦晓兰,问道:“晓兰啊……你还记得高中时候学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吗?”
秦晓兰一下子愣住了,她完全没有想到婆婆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她犹豫了一下,然后有些不太确定地回答道:“嗯……妈,我大概还记得一些吧。”
杨秀珍似乎并没有满足于这个答案,她紧接着又问道:“那立体几何呢?还有解析几何,你还会不会啊?”
秦晓兰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她觉得婆婆的问题有些莫名其妙,“妈!”她哭笑不得地说,“现在谁还用得上这些啊?我在车间里每天画的就是零件的三视图,根本用不到那些高中的知识啦!”杨秀珍沉默不语,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无法直白地向儿子儿媳说明明年即将恢复高考这件事。因为她深知,真正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学生和那些被推荐去读书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她默默地转身,走到五斗柜前,蹲下身子,伸手从最底层的抽屉里摸索出一个铁皮盒子。这个盒子已经有些年头了。杨秀珍轻轻地吹了吹那个不存在的灰尘,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张泛黄的报纸剪报。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最上面的一张《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题为《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的文章,其中几个段落被用红笔圈了出来。杨秀珍的目光落在这些被圈出的文字上,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激情与决心。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612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