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93264"
["articleid"]=>
string(7) "620137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570) "这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业绩就是话语权,泰安这个单子你做得漂亮,但接下来让团队信服,还得靠真本事。”
我点点头,应承道:“我明白,陆总,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接手的业务部,表面上对我这个“空降兵”还算客气,但眼神里不乏审视和怀疑。
他们承认我带来的“嫁妆”丰厚,但也担心我是否只是运气好,或者是否具备带领整个团队持续创造业绩的能力。
我知道,我需要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不仅仅是为了征服下属,也是为了向陆总和整个公司证明我的价值。
机会很快来了。
一个政府主导的智慧园区建设项目正在招标,总金额高达数亿,是今年本地市场的重中之重。
昌荣和新城,还有其他几家实力不俗的公司都盯上了这块大肥肉。
昌荣集团几乎押上了全部赌注,周成带队想要拿下这个项目,为公司挽回一些声誉。
他们利用多年的政府关系,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势头很猛。
而我带领的属于新城科技的团队知道昌荣集团和政府的关系后对这个项目有些信心不足。
毕竟在政府关系方面我们不如昌荣根基深厚。
在公司会议上,我仔细看了政府的招标文件。
认真分析了各家的优劣势,一个发现让我眼前一亮,我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周成太想靠这个项目翻身了,所以他们会把重点放在高层公关和概念包装上,他们太急功近利了,这是他们的弱点也是我们的机会。”
我在会议上用笔画下分析图。
“智慧园区的核心是实用,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感受一定比徒有其表的包装更能吸引政府。
我们可以避开正面比拼关系,而是认真研究用户的需求,只要我们需求做的好,到时一定可以力压其他公司,拿下这个项目!”
我组建了一个精干的项目小组,成员包括技术、市场和销售精英。
我让他们抛开华丽的PPT,深入调研了未来可能入驻园区的用户,了解他们在办公、物流、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真实需求和期望。
同时,我动用了个人积累的一些人脉,联系到了几位参与园区规划设计的专家顾问,非正式地了解了园区长远发展的核心诉求。
最终,我们形成的方案,没有堆砌炫酷的技术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587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