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77736"
["articleid"]=>
string(7) "619885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32) "的转变。
李哲引导她想象自己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捕捉那些微妙的表情变化。
当成片出来时,艺术总监非常满意。
“你的镜头里有温度。”
总监说。
这句话让李哲沉思良久。
他想起自己刚失业时的冰冷感受,想起那些投简历无果的日日夜夜,想起被年轻面试官轻视的羞耻。
所有这些曾经让他痛苦的经历,如今都成了他理解他人、感知情感的源泉。
广告发布后反响不错,李哲的收入和信心都稳步提升。
他依然会担心未来,但不再恐慌。
相机给了他重新定义自己的方式——不是通过职位和收入,而是通过创造的价值和连接的能力。
一天晚上,小天拿着手机跑过来:“爸,你看这个比赛!”
那是一个全国性的摄影大赛,主题是“重启”,没有任何参赛限制。
李哲心动了。
他思考了很久“重启”的含义。
对他而言,重启不是回到从前,不是在原来的轨道上重新开始,而是接受中断,在断裂处生长出新的方向。
他决定拍摄一组中年失业者的肖像。
通过社区和网络,他找到了七位愿意参与的志愿者,包括前银行职员、工厂主管、旅行社经理等。
李哲不满足于简单的肖像,他请每个人带来一件代表过去的物品,然后在他们的新环境里拍摄——有人开起了网约车,有人在社区做志愿者,有人重返校园学习新技能,有人像他一样成为自由职业者。
每一张照片都包含两个时空:过去身份的遗存与现在生活的现场。
那位前银行职员手持计算器,坐在自己的网约车里;曾经的工厂主管穿着西装,却系着围裙在烘焙工坊里制作面包。
这组题为《重启人生》的作品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大赛银奖。
评语写道:“这些肖像展现了人在困境中的尊严与韧性,既不美化痛苦,也不回避伤痕,而是以平实而深刻的视角,记录了当代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体验。”
颁奖礼上,李哲遇见了许多专业摄影师和媒体人。
他们好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获奖者是什么来头。
当听说李哲正式从事摄影还不到一年时,更多人感到惊讶。
“所以你算是天才型选手?”
一个记者半开玩笑地问。
李哲摇头:“我只是拍了我理解的东西。”
这次获奖带来了实"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540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