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77617" ["articleid"]=> string(7) "619884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43) "写的!

是谁?

什么时候?

床下除了灰尘,只有一个用透明胶带牢牢粘在床板背面的硬壳笔记本。

我颤抖着撕下它。

翻开第一页,我就看到了我的名字——“陆延”,被一个红色的圆圈紧紧框住,像射击训练的靶心。

从我的名字延伸出多条箭头,连接着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其中一个名字被重点圈出——周永昌,一个经常出现在财经新闻头条、本市的著名企业家、慈善家。

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年轻的江瑶和一个眉眼与她相似、笑容温和的中年男人。

照片背面写着:“爸爸,真相到底是什么?

——瑶”我继续翻看。

前面大部分是冷静、客观的记录,像实验日志:· “Day 1:目标人物警惕性高,对金钱需求迫切,可从此处切入。”

· “观察到目标在创作时,左手小指会无意识蜷曲。”

· “目标对青椒过敏,确认。”

· “深夜作画频率高,伴随吸烟行为,焦虑指数偏高。”

· “对‘月光’一词无明显反应。

需进一步试探。”

这些记录笔迹工整,逻辑清晰,是江瑶白天的风格。

但越往后,笔迹开始变得潦草,情绪化的词语增多:“他今天又对着那堆废稿发呆,眼神里的孤独……似曾相识。”

我的心跳越来越快。

直到最后一页。

那是一份手写的、条理清晰得近乎冷酷的计划,标题是:《猎物驯化与证据获取时间表》。

里面详细列出了步骤:建立经济依赖 → 打破安全距离 → 制造情感波动 → 引导深度依赖……计划的最终目标写着:“获取‘月光’密钥,厘清父亲死亡真相。”

而在这份计划的末尾,用更加狂乱的笔迹补充道:**“计划有变。

目标人物陆延,可能与‘月光’密钥直接绑定。

启动B计划,进行深度接触与情感引导,必要时可发生关系以获取信任与关键信息。”

B计划!

深度接触!

发生关系!

我像被烫到一样扔掉笔记本。

所以,那声“老公”,那深夜的依偎,那若有似无的挑逗,全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是为了那个所谓的“月光”密钥?

我立刻用手机拍下关键页。

必须报警!

这个女人太危险了!

就在我转身准备离开时,卧室门被无声地推开。

江瑶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54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