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77360"
["articleid"]=>
string(7) "619882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498) "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
他在北京找了一份建筑设计的工作,在一家本土的设计院,每天画图、跑工地,虽然辛苦,但他说“摸到砖头的感觉比在电脑上建模踏实”。
我依旧在出版行业打拼,策划了几个还不错的选题,其中一本关于老建筑保护的书,还成了年度畅销书。
我们在望京租了一个小小的公寓,朝南的阳台被我们改造成了小花园。
我种了几盆多肉和向日葵,他在阳台角落摆了个画架,偶尔会画几笔速写,画的大多是我在阳台浇花的样子,或是窗外的街景。
周末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逛798的艺术展,他耐心地给我讲解那些抽象的装置艺术,我也会跟他争论某部实验电影的镜头语言;我们会去爬长城,在烽火台的风里看群山连绵,他会把我裹在他的外套里,怕我冻着;我们会去吃胡同里的炸酱面,他总笑我“吃相跟小刺猬似的”,却还是会把自己碗里的肉丁都挑给我。
他会拉着我去看那些我曾经看不懂的建筑,从故宫的斗拱讲到胡同里的四合院,从国家大剧院的“蛋壳”讲到三里屯的现代建筑。
他会蹲下来,指着地面的砖缝跟我说:“你看,这些砖缝的宽度都是有讲究的,古代的工匠靠经验就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是建筑的魅力。”
我也渐渐能看出那些线条和空间里的美,会在路过一栋好看的建筑时,停下来跟他讨论“这是新中式风格吧”“那个窗户的设计很特别”。
他总是很开心,说我“终于有审美了”,然后会拿出手机,拍下我和建筑的合影,存在他的“沈星和建筑”相册里。
我会逼着他陪我看那些他觉得“节奏太慢”的文艺片,《一一》《花样年华》《布达佩斯大饭店》……他常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呼吸均匀。
我会在他睡着的时候,偷偷给他盖好毯子,然后盯着他的侧脸发呆——他的睫毛很长,鼻子很挺,嘴唇的弧度很好看,是我喜欢的样子。
有一次,我们一起看《情书》,看到博子在雪地里喊“藤井树”的片段时,林屿忽然握住我的手,轻声说:“以前我觉得博子很傻,现在才明白,她不是傻,是执着。
就像我,不管在德国有多迷茫,都从来"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538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