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9830" ["articleid"]=> string(7) "61980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9章" ["content"]=> string(3753) "
· ……观察持续约17分钟(非刻意,思考间歇性停顿所致)。其表情变化与书中难点章节进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理解某个转换规则时,曾有瞬间豁然神色(持续时间约1.2秒)。
· ……此神态与当前困扰我的“数值精度损失”问题,存在某种非逻辑关联的启发。取出手机,记录该瞬间(备注:仅作研究灵感刺激物,需匿名化处理)。
· ……离开时,无意听到两名路过学生交谈,提及该女生名为“林知意”,大一新生。
记录到此为止。客观,冷静,完全符合他一贯的风格。里面没有周铭的影子。
“所以,”林知意指着最后一行,“你的信息来源,是‘无意听到’?”
“当时认为是偶然。”陆延昭迎着她的目光,“现在回溯,那两名学生的出现时机和对话内容,概率上存在疑点。”
林知意的心沉了下去。如果连“林知意”这个名字的获取,都是周铭设计的一环,那么这个局,布得实在太深、太早。
“周铭他……当时和你同在江大?”
“他是我博士期间的直系学弟,同在一个实验室。”陆延昭平静地陈述,“他当时负责实验室的部分对外联络和资料整理工作,有机会接触到我的研究笔记和……一些零散的灵感记录。”
一切似乎都串联起来了。周铭利用职务之便,知晓了陆延昭对那个“楼梯转角灵感”的重视,甚至可能就是他引导了那两名“偶然”路过的学生,精准地播报了“林知意”这个名字。他像一個耐心的园丁,在陆延昭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名为“林知意”的种子,然后静静等待了八年,直到“心痕”破土而出,才开始收割。
“他为什么这么做?”林知意感到一种毛骨悚然,“花费八年时间,就为了在你我心里种下一颗互相吸引的种子?”
“不是吸引。”陆延昭纠正道,眼神锐利,“是锚点。一个足够深刻、足够私人,能在特定时刻被激活,用于影响甚至操控我决策和情感的‘锚点’。他了解我的思维模式,知道纯粹的逻辑无法轻易动摇我,但从‘灵感源头’切入的、混合了非理性因素的复杂情感,可能是我系统架构中……潜在的薄弱环节。”
他顿了顿,看向林知意,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洞悉:“他的计划几乎成功了。如果不是‘捕蝇草’行动和最后那条离间信息,让我看到了他狗急跳墙的痕迹,我可能至今仍沉浸在他编织的‘偶然’与‘宿命’里,而忽略了这个‘锚点’本身,就是最精密的算计。”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真相水落石出,带来的不是释然,而是更深的寒意。他们之间的开始,竟然始于如此漫长而刻意的操纵。
林知意看着陆延昭,他清晰地剖析了一切,包括他自己可能被利用的“薄弱环节”。这种绝对的理性,在此刻却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那么,”她轻声问,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这个‘锚点’,还生效吗?”
陆延昭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落在她脸上,那里面没有了之前的探究或评估,只有一种沉淀后的、清晰的映照。
“锚点之所以是锚点,在于其‘初始设置’的不可替代性。”他缓缓开口,用着他独有的语言,“周铭提供了坐标,甚至可能伪造了部分‘发现’过程。但……”
他向前一步,距离近得能让她看清他眼中每一丝细微的情绪波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523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