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9729" ["articleid"]=> string(7) "619807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8章" ["content"]=> string(3637) "
长公主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面对纷至沓来的拉拢和暗处的冷箭,林凡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埋头于研究了。他必须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情报网,学会在这个权力的漩涡中周旋和自保。
他将二公主、星瞳大法师以及其他一些表达善意的势力的代表,都客客气气地应付过去,没有立刻答应任何一方的独家要求,而是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表示巧思院愿为整个王国服务,希望能与各方展开“开放性的合作”。
同时,他以扩建巧思院、招募更多人手为由,开始有意识地挑选和培养一些背景干净、值得信任的学徒和护卫,并让细弦开始留意王都的各种消息渠道。
他知道,庆典的胜利只是为他赢得了一张入场券。接下来,他将要踏入的,是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棋局。
他的“巧思”,不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权力。
女王的赏赐和新划拨的土地,如同久旱甘霖,让巧思院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原本拥挤的院落开始向外扩张,新的工坊、实验室、学徒宿舍拔地而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林凡并没有被扩建的喧嚣和各方势力的拉拢所迷惑。他深知,悬浮晶球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那“鸡尾酒”式的频率调节剂配方极其复杂且不稳定),巧思院要想真正立足,必须拥有可持续的、可量产的、具有技术壁垒的核心产品。
他的目标,是将“魔导工学”从实验室的奇迹,推向实用化的领域。而第一步,就是实现最基础魔法效果的“标准化”。
他选择了两个突破口:照明(魔晶灯)和悬浮(简化版)。
在新建的、配备了更好防护设施的“标准化工坊”内,林凡召集了细弦、坚木以及几名新选拔出来的、在计算和精细操作上有天赋的学徒,成立了“魔导标准研究组”。
“我们的目标,”林凡站在一块写满了公式和符文结构的大黑板前,对团队成员说道,“不是制作一件完美的‘附魔艺术品’,而是生产一千个、一万个性能完全一致的‘魔导制品’!它们发出的光,强度必须相同!它们产生的浮力,大小必须恒定!”
这个目标,让习惯了传统附魔“独一无二”特性的细弦等人感到既兴奋又茫然。
首先攻关的是相对简单的“魔晶灯”。
庆典上使用的初代魔晶灯原型,虽然证明了“标准化照明”的可行性,但问题一大堆:能耗高、亮度低、寿命短、成本昂贵(主要贵在“魔力滤波器”的材料上)。
林凡的第一步是优化法阵结构。他摒弃了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性纹路,将照明法阵精简到只剩下最核心的能量引导和光元素激发结构,追求极致的效率和稳定性。这得益于星瞳大法师在基础魔法几何学上的指导。
第二步是寻找“魔力滤波器”的廉价替代材料。他们测试了上百种常见的矿物、植物和低阶魔兽材料,记录它们对魔力的阻力、容性等参数(林凡引入了一系列自创的测量单位和概念,如“魔阻”、“魔容”等,让学徒们头大不已)。
过程是枯燥且充满失败的。
“第三百零五号组合,魔阻过高,输出亮度不足设计标准的十分之一。”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523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