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6930"
["articleid"]=>
string(7) "619706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98) "们反复请老师校对,生怕绣错一笔一划。
第二关,是材料和工艺。
柯尔克孜刺绣讲究用色鲜艳、构图饱满,常用金线银线盘绣,华丽非凡。
但这次,对谢贝贝和姐妹们商量后,决定返璞归真。
她们选用了最结实的白色亚麻布为底,象征雪山的纯洁;丝线则多用草绿、军绿来表现军装和水车,用纯白和灰色表现风雪和山路,用赤金点缀帽徽和阳光。
她们要用最本真的色彩,还原最本真的情感。
最重要的,是第三关——时间。
春季是牧民接羔、转场的忙碌时节。
对谢贝贝只能利用一切空隙。
白天放牧时,她把画样揣在怀里,休息时就拿出来反复端详,手指在膝盖上默默比划着走针的路线。
夜晚,毡房里点的羊油灯灯光昏暗,她常常一绣就是大半夜,眼睛熬红了,手指被针扎破了无数次,她就用嘴吮一下,继续绣。
姐妹们轮流来帮忙,她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嘴里哼唱着古老的柯尔克孜族民歌,歌声悠扬,针脚细密,把十三年的故事,一针一线地绣了进去。
情感的注入刺绣的过程,成了对十三年时光最深情的回望。
绣到战士坚毅的面容时,对谢贝贝会想起那个在暴风雪中帮她家加固羊圈后,不肯进屋喝口热茶,转身就消失在风雪里的背影。
绣到那辆绿色的水车时,她会想起无数个清晨,孩子们听到引擎声欢呼着“恰尔尕来了!”
跑出去的场景。
绣到“鱼水情深”那几个字时,她的心是滚烫的。
她不认识几个汉字,但她懂得这几个字的分量。
鱼离开了水不能活,解放军的根,就扎在老百姓这片汪洋大海里。
这个道理,她懂。
近四十个日日夜夜。
当最后一根丝线在布面背后打上结,对谢贝贝和姐妹们轻轻抚平巨大的绣面,看着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车辆,看着那六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她们相视而笑,眼眶却都湿润了。
这两幅刺绣,不再是普通的工艺品。
它们是科加尔特牧民用最真诚的心、最传统的手艺,为亲人解放军立下的一座无声的丰碑。
礼物的重量刺绣完成了,何时送出,又成了一份甜蜜的纠结。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等到春天道路完全通畅,山花烂漫的时候,用一个最正"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4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