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093"
  ["articleid"]=>
  string(7) "619696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580) "莫不是又敷衍了?”
沈砚秋笑着端起温好的梅子酒上楼,袖口还沾着戏妆的脂粉:“太傅不也偷闲来看戏?
再说,抄文书哪有听阿春唱《长生殿》有意思。”
第四章 戏楼夜话这日散了翰林院的差事,沈砚秋刚换好直裰,就见谢晏的马车停在戏楼巷口。
林肃站在车旁,见了他便躬身:“沈大人,太傅说今日风大,邀您一同回府,还备了新酿的梅子酒。”
沈砚秋揣上京胡,笑着应了。
马车里燃着暖炉,梅子酒的清甜混着松烟墨香,驱散了暮色里的寒意。
谢晏正坐在案前,手里摊着一卷戏本,竟是沈砚秋前些日子随手写的《长生殿》批注,边角处被人用朱笔细细圈改,连“拖腔应如流水”的小字注脚都添了一行“可仿苏玉楼旧调,尾音微颤”。
“太傅竟也懂戏?”
沈砚秋凑过去,指尖点在朱笔批注上,眼底满是惊喜。
谢晏抬眼,指尖轻轻划过戏本上沈砚秋的字迹,语气自然:“早年在东宫,常陪陛下看苏玉楼的戏,听得多了,倒也记下些门道。”
他将温好的酒盏推过去,“你写的批注里,说‘马嵬坡’一折该添段胡琴独奏,我倒想听听,是如何个奏法。”
沈砚秋接过酒盏,仰头饮了半杯,酒意暖了喉,便拿起京胡调弦。
琴声起时,初时低沉如诉,渐渐转急,像是杨贵妃自缢前的呜咽,最后又缓缓落下,余韵绕梁。
谢晏坐在一旁,指尖跟着琴声轻叩桌面,目光落在沈砚秋的侧脸——暖炉的光映在他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褪去了朝堂上的拘谨,只剩专注的温柔。
一曲终了,沈砚秋放下胡琴,见谢晏望着自己出神,便笑着打趣:“太傅可是听呆了?
这调调还没阿春唱得动人呢。”
“不一样。”
谢晏摇头,声音轻了些,“阿春唱的是戏里的杨贵妃,你拉的是戏外的人心。”
他顿了顿,指尖碰了碰沈砚秋沾着松香的指尖,“往后若得空,我常来听你拉琴,可好?”
沈砚秋耳根微热,别开眼去看窗外的灯笼:“太傅不怕被言官参一本‘耽于享乐’?”
谢晏低笑出声,指尖摩挲着酒盏边缘:“参便参,左右我想听的戏,只有你能奏。”
第五章 雨夜心迹入夏后第一场大雨,来得猝不及防。
沈砚秋刚从"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