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36"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8章" ["content"]=> string(3589) "

就在矿务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康熙对青蕊的倚重也体现在另一件大事上——人才的系统培养。

“澄心斋”的讲学成效显著,几位阿哥的成长肉眼可见。但康熙意识到,仅靠宫中这点讲学,难以满足未来国家对格物实学人才的需求。他与青蕊商议,是否可以将这种讲学的模式扩大化、正规化。

“爱妃,朕观‘澄心斋’讲学,于阿哥们大有裨益。然格物致知之学,不应仅局限于天潢贵胄。朕有意于国子监内,增设‘格物科’,选拔聪颖子弟,系统学习算学、地理、测量、工巧等实学,你以为如何?”

青蕊心中一震!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设立自然科学学科,这无疑是打破千年科举独尊格局的一步重棋!其意义之深远,难以估量。

“皇上圣明!”青蕊压下激动,谨慎地回道,“此举高瞻远瞩,实为培植国力之根本。然则,科举取士,积弊已久,骤然增设新科,恐阻力不小。臣妾以为,或可循序渐进。初期,‘格物科’可不与科举正途直接挂钩,仅为选修,吸引有兴趣之学子。待其学子学有所成,显示出实学之价值,再逐步提升其地位,乃至将来或可成为取士之一途。且讲授内容,需注重与民生实务结合,明其用处,方能减少非议。”

她再次提出了稳妥的渐进策略,并强调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康熙深以为然:“爱妃所虑周详。便依此议。梁九功,传朕口谕,着礼部、翰林院议于国子监增设‘格物科’事宜,择通晓实学之臣工担任教习,课程设置需务实,首批学员可择优选拔,暂不涉科举。”

这道旨意,如同在沉寂的士林投下了一颗巨石!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奇技淫巧”、“败坏学风”、“舍本逐末”的抨击不绝于耳。但康熙力排众议,态度坚决。而瑞妃娘娘多年来凭借“格物”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以及阿哥们在此道上的显著进步,成了支持此举最有力的论据。

经过一番激烈的朝堂博弈,国子监“格物科”最终还是设立了起来。首批招募了三十名对实学有兴趣的年轻监生,课程包括基础算学、几何、简易测量、地理概览、以及农工基础常识。虽然规模小,内容浅,但它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裂痕和一个新时代的萌芽。

青蕊站在承乾宫的月台上,望着国子监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矿务的改革在推进,格物的人才在培养,实证与理性的精神正在这个古老的帝国一点点扎根。

她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前路依旧漫长,守旧势力的反扑也不会停止。但她相信,只要沿着这条“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终将能够汇聚成改变时代的洪流。

初夏的日光已有几分灼人,承乾宫庭院中,几株新移栽的石榴树正开着火红的花。殿内却因水风轮和放置的冰块,维持着一片清凉。青蕊正与四阿哥胤禛一同查看几份来自京郊皇庄的奏报,内容是关于新推广的玉米、土豆的田间长势记录。

得益于《农桑辑要》的指导和庄户们逐渐掌握的堆肥、轮作技术,加上今春风调雨顺,作物长势普遍良好。尤其是玉米,杆壮叶阔,已抽出了天穗;土豆则匍匐在地,枝叶茂盛,预示着地下的丰饶。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