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31"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5章" ["content"]=> string(3783) "
运河乃南北命脉,漕粮北运关乎京师稳定。然河道淤塞、漕船老旧、管理弊端丛生,历年都是令朝廷头疼的大问题。工部刚呈上了一份关于疏浚某段关键河道的预算,数额巨大。
“爱妃,你看此预算,”康熙将厚厚的奏章推到青蕊面前,苦笑道,“仍是老样子,语焉不详。朕欲整顿漕运,却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青蕊没有立即去看预算,而是问道:“皇上可知,如今漕船从杭州至通州,平均需时几何?沿途关卡几处?损耗几成?漕丁运夫待遇如何?河道何处最易淤塞?周期几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把康熙问住了。他虽知漕运弊病甚多,但具体到如此细致的数据,却并非全然清楚。
“朕……朕即刻命人查报!”康熙有些赫然,立刻对梁九功吩咐道。
“皇上,”青蕊温和地制止了他,“数据固然要紧,然臣妾以为,整顿漕运,首在明晰权责,建立规范。以往漕运事务,由沿河各省督抚、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互相推诿。或许……可设一‘漕运事务衙门’,专理漕运一切事宜,统一调度船只、人员、物资,直接对皇上负责。并制定详细的《漕运章程》,对航行时间、载重标准、损耗定额、漕丁待遇、河道维护周期等,皆做出明确规定。再辅以之前提及的‘明细预算’与‘数据核验’,或可厘清积弊,提升效率。”
她提出了设立专门机构、制定行业规范、结合数据化管理的综合改革方案。这已触及到了官僚体系的核心——权力与责任的重新划分。
康熙听得心潮澎湃!他何尝不想如此?只是牵涉利益太广,阻力太大!如今瑞妃将此方案如此清晰、系统地提出,并且有之前标准化、数据化管理成功的例子在前,让他看到了可行的希望!
“设立专衙……统一章程……”康熙喃喃自语,眼中光芒越来越盛,“好!此法若能成,则漕运弊端可去大半!爱妃,你真是朕的萧何、张良!”
他激动地握住青蕊的手:“此事千头万绪,章程制定,非你莫属!你可愿为朕,草拟这《漕运章程》的框架?”
让后宫妃嫔参与制定国家重要经济领域的规章制度,这在大清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此刻的康熙,对青蕊的信任和依赖已然达到了顶峰,他坚信,唯有她,才能拿出最清晰、最有效、最符合“格物致知”精神的方案。
青蕊看着康熙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期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责任感。她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臣妾……愿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她郑重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青蕊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漕运章程》的框架起草中。她调阅了历年关于漕运的卷宗,结合自己对这个时代运输、管理的理解,以及系统知识中关于物流、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开始勾勒章程的轮廓。从漕船制造标准、检验流程,到漕丁招募、训练、待遇、考核;从粮食收纳、储存、装船标准,到航行路线、时间、避风、信号规定;从河道疏浚周期、质量标准,到各码头、闸口的管理职责、交接手续;再到详细的预算编制、核销流程以及独立于漕运系统之外的监察机制……
她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权责清晰,赏罚分明。这份章程框架,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运输管理,更像是一份近代化行业管理的蓝图。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