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28"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3553) "
青蕊抬头,迎上他毫不掩饰的欣赏与依赖的目光,心中一片宁静与温暖。她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成功地在这个时代最有权势的人心中,种下了科学与理性的种子,并让他看到了开放与变革的必要。
“皇上,”她微微一笑,语气轻柔却坚定,“万物皆流,唯变不变。能顺应时势,知所进退,方为明君。臣妾所能做的,不过是陪伴皇上,一同看清这变化的世界,一同寻找那条让大清更加富强的道路罢了。”
帝妃二人的手在夕阳下紧紧相握,他们的身影仿佛与这紫禁城、与这正在悄然变革的时代融为一体。宫墙虽深,却已挡不住望向世界的目光;旧制虽固,却已在实证与理性的冲击下悄然松动。
康熙二十一年的初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些。细密的雪粒子敲打着承乾宫的琉璃瓦,很快便给庭院中的草木模型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殿内,水风轮依旧发出轻微的嗡鸣,带来湿润而清凉的空气。青蕊正伏在案前,审阅着一份由四阿哥胤禛整理呈送的、关于京西几个试行标准化零件作坊的季度报告。
报告采用了清晰的表格形式,列出了各类标准件的产量、合格率、工时消耗以及与旧式杂乱零件在组装维修效率上的对比数据。数据显示,标准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损耗降低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维修环节,更换标准件比重新打造异形件节省了近七成的时间。然而,报告末尾也附上了作坊管事的一条备注,提及部分老工匠对“死板”的标准尺寸颇有微词,认为限制了他们的“巧思”和“手艺”。
青蕊看着这条备注,若有所思。她知道,任何变革都会遇到阻力,尤其是触及到既得利益和固有习惯时。技术的推广,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更新,更是观念层面的碰撞。
正沉吟间,康熙披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梁九功手里捧着一摞奏章。
“爱妃在看什么?”康熙脱下沾了雪星的貂皮大氅,很自然地走到青蕊身边坐下,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报告上。
青蕊将报告递过去,并指出了那条备注。“皇上请看,标准化之利,数据已然证明。然工匠习惯难改,亦是实情。”
康熙快速浏览了一遍报告,对那显著提升的效率数据表示满意,但看到工匠的抵触情绪时,眉头也微微蹙起。“这些匠户,食古不化!既知新法有利,为何固守旧习?”
“皇上息怒。”青蕊为他斟上一杯热茶,缓声道,“人之常情,习惯于旧,则难接受新。工匠倚仗手艺立身,骤然令其遵循统一规制,难免有技艺被轻视之感。臣妾以为,堵不如疏。或许可在推行标准化的同时,设立‘匠作等级’与‘创新奖励’。”
“哦?细细道来。”康熙来了兴趣。
“所谓‘匠作等级’,便是依据工匠掌握标准件制作、识图、乃至设计改进的能力,评定等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薪俸待遇,使其明白,掌握新法,亦是晋升之阶。而‘创新奖励’,则是鼓励工匠在遵循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对工具、工艺进行改良优化,若有实效,便予以重赏。如此,既保证了基础的规范统一,又留出了技艺提升与个人发挥的空间,或可减少抵触,激发其主动性。”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61" }